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今年以来,我县结合“做行动派,促大变样”活动,抓住国家棚改政策最后一年窗口期,主动对标对表,自我加压,大力推动棚户区改造,自6月底启动签约以来,短短20多天,超额完成省定目标签约任务,赛出了分宜棚改新速度。
现场:刘老师,是这样的,因为看了你那个房产证上面的面积大概有260多(平米),我们这样帮你算了一下,大概可以拿一套90(平米)的,拿一套110(平米)的,两套面积算下来还剩余60多个平方,然后这60多个平方按照货币补偿,6187元一平米补偿的话,大概还有50多万,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补助费用,到时候你这个装修的钱也就来了。
钤西街道政法巷社区政法路刘健民家的房屋是1980年的自建房,听说要棚改,虽然房屋已经破旧,但很难割舍40多年的感情。
钤西街道政法巷社区居民 刘健民:自己的老家总有一点恋恋不舍,再怎么样,也是我父亲奋斗几十年的结果。
经过社区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刘老师不仅签好了拆迁协议,还主动带头腾空了房屋。
钤西街道政法巷社区居民 刘健民:政府这是一个利民的政策,对大家都得利的政策,所以我们就答应了。
政法巷社区是我县建成最早、体量最大、人员结构最为复杂的老旧小区。这里的住房建筑年代久,危旧程度高,结构不合理,预制板楼房的墙体、楼面不同程度存在开裂现象,居民希望能建设高品质的安置小区。
钤西街道政法巷社区居民 刘健民:规划在这里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直通怡心花园那里,这样我们的交通也漂亮了,两边的建设一个崭新的面貌,一个新的政法巷。
推进棚改工作中,我县坚持民生为本。在安置地点上,考虑到被征收群众的生活习惯,采取就近或就地安置。在安置方式上,采取定销商品房安置与货币补偿安置相结合,充分尊重被征收群众的自主选择权。对拆迁面积低于最低安置面积的,考虑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在征收政策上给予合理倾斜和照顾,保证其居住条件不低于拆迁前的水平。
钤东街道泗水路社区的刘海云1981年自建的两层楼当时批准建140平米,但在1999年只办了一层楼77平米的房产证。社区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摸底发现,像刘海云家这种证照不全的居民还有很多。为了不让棚改对象利益受损,工作人员多方想办法,找政策依据。
刘阿姨,就是上次你向我们反映你家这个情况,我们已经找到了相关的政策依据,你看这里写了,对于70年代建证房有土地证无房产证,补齐相关手续后认定房屋建筑面积,所以啊,你只要去补齐一下手续就可以了。
如今,刘海云的房屋已经拆除,并在她的带动下,邻居们也都主动签订腾空协议,积极配合政府拆除。
棚户区改造,是政府心系百姓、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通过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实地督导、入户宣传、走访棚改对象,挂点县领导一线解决问题,棚改主体责任单位签订责任状,党员干部分片分组包干,树立签约腾空墙,实时更新进度,推行一日一报表、一日一通报、一周一小结“三个一”工作法等方式,实现棚改工作全程化、常态化、无缝化管理。
县棚改办主任 李肖山:一是坚持做实做足基础工作,把政策宣传和群众工作做到位;二是坚持高位推动,精准调度,强力推进项目实施的举措和办法;三是坚持依法依规,让利于民的政策体现;四是保障到位,部门集聚联动的工作体制和机制,为全县棚改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确保了全县棚改的顺利实施推进。
自我县棚改项目6月底启动签约以来,截止7月27日,全县棚改签约总户数1379户,占省定目标1255户的109.88%。
县棚改办主任 李肖山: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安置房开工这一总目标,协调各个部门,集聚各方力量,并联棚改各项工作程序和步骤,力争在10月份实现我县2020年棚改安置房全面开工建设。
来源:分宜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吕小明 舒达
编辑: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