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少年群体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基于漫画、动画、游戏等虚拟世界所形成的二次元文化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二次元文化的“破壁”与“出圈”——与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的互动和融通,在弥合代际鸿沟、弘扬主流价值观、发展传统文化等方面对青少年表现出积极作用。然而,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虚拟世界导致现实价值迷失,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对此,中央民族大学和光明日报组成联合调研组,通过在线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案例调查等方式,透视二次元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并对其传播模式、社会影响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次元文化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主打“二次元”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推出的《后浪》视频引发广泛热议;富含多重跨界元素的“跨年晚会”上,虚拟歌手“洛天依”与琵琶演奏家联合演绎的《茉莉花》等让观众眼前一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二次元网络社区里制作的《钢铁洪流进行曲》播放量超过600万;共青团中央、各大高校、央视新闻等纷纷进驻B站;二次元流行语“萌萌哒”“萌宠”等走入大众日常生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登陆二次元文化平台后翻红……近年来,在新媒体语境下,青少年用二次元元素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二次元平台也积极扩展边界,寻找与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融通点,为青年亚文化寻求正名和理解。二次元文化为何如此受到“后浪”的欢迎?其“破壁”与“出圈”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背后又存在哪些问题?本课题组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调研。
2020年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动漫展组委会发起的“抗疫大‘作’战”漫画作品展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抗疫英雄钟南山为主题的漫画十分醒目。陈玉宇摄/光明图片
1.二次元与互联网的相遇
青少年从中获得了什么
“过去接触二次元都停留在二维的平面状态,但现在不同了,二次元已经渗入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次元入圈7年的“Lee豆子”
“二次元领域的能人实在是太多了,UP主(即内容创作者)真的是脑洞大开。有的经常能用自己的解读和想象力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有的是黑科技制造者,还有的会自发做字幕组,我现在看视频感觉必须要有弹幕,看到有趣的梗或者刷屏就会会心一笑。”——二次元入圈6年的“会飞的小蚊子”
“二次元”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特指基于ACG(动画、漫画、游戏)等二维图像构成的虚拟世界,与“三次元”现实世界相对。互联网背景下,古风音乐、歌曲翻唱、宅舞翻跳、网络游戏解说、虚拟偶像等新的视听内容形态均被纳入其中,进一步拓宽了二次元文化的内涵。近年来,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成为青少年接触最为频繁的文化表现形式。以接受、创造、加工、传播二次元文化的最大社群——B站数据为例,用户年龄集中在1999-2005年之间。根据艾瑞咨询核算,2019年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3.9亿人,动漫用户95后人群占比最高,达46.4%,青少年群体已成为二次元文化的主力军。
伴随电子媒介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已经习惯于沉浸在二次元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享受现代化视听手段带来的文化快感,他们构建自身语言体系,共享群体内方能理解的符码含义,搭建起独有的精神家园。在父辈与其他社会成员眼中,二次元长久被视为异质、小众、边缘的文化,更未曾获得足够的理解与认同。而如今,当二次元通过主动打破壁垒、向整个社会展示青年亚文化的力量之际,我们需要追问:在青年一代成长中不曾缺席的文化形态,何以流行?梳理二次元流行的原因,除了社会对亚文化的日益包容和开放、商业化力量对二次元的助推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群体从二次元文化中得到了什么。
新媒体创造了趣缘社群使青少年容易找到兴趣相投者,获得身份认同,满足精神需要。当代青少年可以自主选择自己适合的群体,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与兴趣爱好。主体性的释放促进了青少年对小众兴趣的开掘,即便是非主流,也能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一方“兴趣栖息地”。
调研发现,趣缘是二次元虚拟社群形成的基础,成员个体凭借对ACG的共同热爱,建立起比现实世界更团结的社群:这类社群中,信息分享路径更畅通,流行语扩散更迅速,二次元粉丝的身份认同度也更高。不仅如此,青少年更将亚文化一贯的反叛与独立精神转换为社群内的特定规则、行为符号,以此保持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比如二次元视频精彩处常会出现“前方高能”的提示和集中的弹幕刷屏,这就是典型的网络狂欢,容易创造出“花车巡游式”的快感。二次元构建的新媒介空间,已被赋予阻抗现实压力、逃离各种约束、释放创造潜力的意义,而这也是二次元文化流行的心理因素。
在“参与式文化”驱动下,互联网为二次元传播创造了多元模式,帮助青少年获取文化资本。参与式文化的理论认为,小说和影视剧的粉丝可以通过分享心得和改写,获得主动介入到文化生产的权力。这一命题迁移至二次元网络平台依然适用。例如,二次元网络社区通常以三重模式来实现青少年群体的参与感。
“互动模式”下,每一次弹幕发送就是一种社会互动。可以说,弹幕是二次元世界内与他人互动的最小元素,看弹幕是了解他者,发弹幕则是表达自我,这一简单的方式将自我情感表达和捕捉他人奇思妙想的需求有机结合。“创作模式”下,UP主贡献视频、获取粉丝、赢得现实资源的积极循环为二次元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创作的动力。知名UP主可以聚集起更多粉丝,成为二次元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获得关系资本。二次元创作的自由度更高,青少年通过制作表情包、拼贴素材,烙印鲜明的亚文化风格。“展演模式”下,二次元连通了线上和线下,线上的拜年祭、线下的虚拟偶像演唱会、各类Cosplay(角色扮演)和漫展,均为青少年提供了文化展演平台,使其在沉浸式的情绪感染环境中获得文化快感与认同感。
二次元动漫人物受粉丝欢迎。陈玉宇摄/光明图片
2.积极而自然的融合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呈现的新关系
“我的民族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带给我的。每次弹幕刷到‘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每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这些话时,我都会哭。”——二次元入圈4年的“木木”
“热血动漫能带来很多正能量。二次元的世界虽然是建构的,但里面的人物却具有榜样的力量,激励你朝着梦想去奋斗。”——二次元入圈5年的“绵羊qwq”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看似存在诸多差异,但两者之间融合的步伐却正在加快,二次元的面目正焕然一新,并在与主流社会融合中呈现出新的关系形态。
非抵抗式的文化扩编——二次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融合。新媒体环境下生长出的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关系,与传统亚文化研究的模式有所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反叛与抵抗意义削减,彰显个性与创作潜力的特质勃发,“潜移默化”地扩编主流文化并与之融合……例如,虚拟偶像洛天依演唱的“中国制造日”的主题曲《天行健》,采用古风形式的表达,将“工匠精神”与中国历史结合,扩大了“中国制造日”的知晓度。从视频评论留言来看,二次元用户对这种形式表现出惊喜与赞赏。
共青团中央、各大高校、央视新闻等纷纷进驻B站开设账号。以共青团中央为例,截至2020年7月,B站账号粉丝达697.9万,播放量11.5亿。其投稿视频中,依托二次元形式创作的“正能量”作品不在少数。古风音乐、嘻哈元素、动漫风格等元素明显,语言风格也多使用二次元流行语,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传达出家国情怀、民族荣誉、励志价值等内涵。
此外,二次元文化也积极拥抱爱国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贴合的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播放量达千万。它以一只兔子为主角,诠释了中国近现代以来重大的历史事件。动漫拟人化的角色设定和口语化台词让人易于接受,访谈发现,关注这部动漫的粉丝,不仅获得历史知识,而且获得了民族自豪感。
文艺复兴与再创作——二次元对传统文化的弘扬。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由“Bilibili纪录片”官方账号上传。该片最初在央视首播并未引人注意,却“意外”在二次元社群走红。调研发现,那些有深度有内涵、能引发共鸣的影视作品,在看似“不搭边”的二次元文化圈也能得到充分的理解。二次元社区活跃的青少年,正在以一种“流行”的姿态对“传统”的内涵进行挖掘,这一社区有望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与超然名利之外精神的“新场域”。
二次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止于观看层面,更扩展到创作层面。二次元用户创作的优秀古风歌曲、国风舞蹈视频在社区颇受欢迎,动辄获得上百万的浏览量。“古风”歌舞强调对历史的再现与传承,歌词注重措辞韵脚、典故搭配,舞蹈要求步伐姿态、合乐美感等要素,表演者自身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许多古风爱好者同样也对汉服着迷,传统文化在社群传播中的关联与扩散效应显著。可以说,兴趣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溯源和学习,为青少年带来了更直接、实用的文化体验。
同辈激励与代际弥合——二次元对正面价值观的塑造。当代的青少年对于文化内容的深度、广度要求更高,也更习惯在网络世界寻求身份认同与情感寄托。艾瑞咨询曾调查中国二次元用户喜爱ACG的原因,有63.4%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在二次元世界中能找到治愈、共鸣和爱。从二次元世界汲取精神养料,甚至可以影响到价值观的构建。
调研发现,二次元流行的动漫人物,性格未必完美,甚至有明显的缺点,但这种真实而有个性的角色魅力为二次元粉丝所喜爱,不少人都能在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青少年群体通过对动漫角色的情感投射,强化了对理想自我的认知。以《火影忍者》为例,在夸张人物造型和超现实主义情节的背后,作品传递出“拼搏”“勇敢”“友谊”“梦想”等价值观念,特别是鼓励青少年不断挖掘、无悔追求梦想,迎合了青少年期待中的身份想象。这种认同感在同辈群体中,借助网络讨论一呼百应、广为传播。
调研注意到,二次元激发的情感共鸣除了同辈间的正能量激励外,还在弥合代际鸿沟方面发挥了作用。B站在2018年推出微电影《小小少年》讲述了热爱二次元的儿子与沉浸在《红莓花儿开》演出中的父亲,一开始对彼此的爱好互不理解,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导致关系的冷漠。后来,儿子了解到父亲的歌唱梦想后,瞒着父亲修复了记录父亲年轻时歌声的磁带,并制作成动画音乐短片上传到B站。父亲看到短片后,被儿子为自己实现梦想的行为感动,父子两人和解,关系更加亲密。调研中网名为“曲终当心画”的网友谈道:“我觉得这个短视频中,不仅展示了两代人迥异的流行文化符号,更是试图让大众去理解年轻人所热爱的文化。”磁带和B站虽是两代人的爱好,看似差别很大,实则都寄托着相似的感情,二者都以自身的方式形塑属于一代人的记忆和价值观。
二次元网络社区90后内容制作者方浪浪用彩色沙画还原《红楼梦》场景。资料图片
3.不容忽视的隐忧
警惕商业侵蚀、低俗化与现实迷失
“有时候,父母对二次元文化‘不好’的刻板印象,只是因为圈内一小部分不正当风气造成的。他们的动机不纯,坏的却是二次元的名声。” ——二次元入圈5年的“千百遍”
“二次元真的给予了我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有的时候我都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中来,但是人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屏幕中的。”——二次元入圈6年的“Ahhhhhhha”
过度商业化对二次元文化生态的侵蚀。当前,出于盈利目标等考虑,二次元网络社区正在从单一的社群发展成更泛化的视频网站。不过调研发现,对于二次元核心用户来说,二次元是其身上独特的标签与文化印记,他们对社区的商业化,如在动漫新番中添加贴片广告、为迎合受众泛化创作制作速成教程等行为有天然的抵触与警惕。同时在对一些泛娱乐化创作调研中,不少二次元网络社群深度用户表示,资源的流动本应当是一种无偿的分享和传播,然而外界资本的涉入却违背了他们保护自身文化栖息地的理念,认为资本的渗透会“污染最后一方净土”。
软色情与低俗化问题对内容品质的折损。调研发现,各种商业内容借二次元名义进行不正当开发,造成二次元文化领域良莠不齐,特别是对内容色情化的监管有待加强。例如,部分App弹窗推送的消息常常冠以性暗示的标题,许多标注Cosplay的写真图片,借二次元名义打色情内容的“擦边球”。此类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作为二次元用户的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念与身心健康,暴露出的则是二次元行业市场监管与内容把关的制度性疏漏。
沉迷虚拟世界导致现实世界的价值迷失。二次元不同于现实世界,即便是破壁,也需要以不触动现实世界的权责边界和底线为前提。如曾经有Cosplay的爱好者,在人民海军的退役军舰上装扮成游戏中参与过侵华的赤城、加贺两艘航母的形象,甚至微博发图时配文“航战的荣耀”,完全无视行为背后的意义。调研发现,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除了反映出青少年缺少历史常识,更反映出青少年价值观念的逐渐解构,导致内在意义感丧失与虚无化的困境。二次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壁垒并非坚不可摧,但是两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依然有很大差异。依托虚拟社群发展起来的二次元在破壁时,更需要注意保持现实交往过程中必要的道德意识和规范约束。
4.反思与启示
于包容中创造“美美与共”的文化图景
二次元文化在当下社会生活的扩散与渗透,让我们看到,二次元文化群体所累积起来的文化资本,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对青少年来说,二次元给予了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但也造就了另一个与现实隔阂的世界,如何避免过度沉迷其中,是需要社会各方一同面对的命题。
防范不良网络文化浸染,加强二次元行业的监管与自律。二次元网络平台应考虑到其受众多为青少年群体,注重内容审核与监管,出台规范与引导二次元文化发展的政策。强化二次元网络平台创作者的身份认证、针对青少年用户优化网络页面呈现机制、在二次元社区建立用户“权益保护中心”。同时,建立二次元行业的自律机制,订立二次元文化创作者的道德公约,强化社会监督。
保持二次元的文化活力,引导建设独立而健康的社群氛围。注重避免一刀切管理,将青年文化正当表达与内容衍生中的色情低俗问题区分对待。保证二次元核心粉丝的权益诉求,避免过度商业化滋生的过度娱乐化问题。作为一种以内容为核心的泛文化形态,二次元文化应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基础上,在经济利益、文化情怀、公共性之间寻求平衡。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扶持优质原创的二次元IP。在二次元内容产品创作中,注重二次元文化与中国元素特别是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相关部门应当对有创作精神的作者加以激励,鼓励在作品创作中进行严格的学术考据,不鼓励为谋利而粗制滥造的肤浅作品。将国风音乐等相对小众、但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囊括在扶持计划中,开辟专门传播与展示平台,给予UP主平等宽松的创作环境。
畅通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对话的路径,创新传播方式。根据青少年精神需求开辟二次元文化的线下传播途径,支持泛二次元展会、歌会等活动的组织与宣传。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集”,如二次元倡导的友善价值观、唯美主义审美观、对爱和理想的崇尚,也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新话语资源。
包容、理解二次元世界的价值观,寻求更大的文化共识。对于二次元文化所展现的正面价值观、文化创造力,及青少年群体的热情与活力等,需要社会的关怀与认可。寻找当下青年一代与父辈之间共通的理想信念,打破文化隔阂。前浪、后浪唯有在认同和尊重对方价值观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才能创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图景。这也是二次元文化消除偏见,获得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