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似是故人来》江苏卫视开播 邂逅汉字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2020-07-23 15:13 中国网    阅读:1127 

《似是故人来》首期节目已于7月21日晚在中国网、江苏卫视、爱奇艺同步播出。该期节目中,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作为文化发起人,特约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从甲骨文的发现地开始,拨开数千年前汉字源头的迷雾,探寻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基因。

《似是故人来》节目,以热点文化现象为切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由人化文,以文化人,人与文化互动成长,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好的一个注脚。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左)与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右)

首期节目中,节目发起人王晓辉与嘉宾黄德宽金句频出,引发公众思考。

“中华文化,从来都是开放的、变动的。”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延续至今?因为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深厚的传统、丰富的内涵。我们有底气,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文明。”

“中华文明在融合过程中发展,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一定会坚守自己的文化自信。”

“自信来源于何处?那就是中华文明的持续性、丰富性、开放性。”

中华文明的长河,正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支流汇入,方能一路奔腾到海,沉淀河床,滋润沃野,哺育出一片勃勃生机。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右)与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左)

这其中,汉字担当了什么角色?

“文字是文明的体现。”

“中华文明的发展,汉字功不可没。”

文明与文字相伴而生。约在5000年前,古人类在地球上四个大江大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四个大河文明,发展出四种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楔形文字、圣书文字、印章文字、甲骨文。当另外三种文字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其承载的古代文明只能借助现代考古辨析,唯有甲骨文最终挣脱了“象形”的藩篱,融入“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成为使用至今的汉字,也将古代中国的信息带入今日。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左)与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右)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诗酒趁年华”的苏轼……借助汉字,那一个个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

除了汉字,禅宗、建筑、舞蹈、中医、武术……方方面面,都在不断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

7月28日晚21:20,《似是故人来》节目第二期将于中国网、江苏卫视、爱奇艺同步播出。节目中,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将与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魏道儒一起,走进闲适恬淡的禅意世界,理解禅宗文化的真正内涵。

10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