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厦门翔安:以文化再造乡村 用艺术赋能产业

2022-07-10 10:07 光明日报   陈文韬  阅读:348 

  夏风轻扬,流水潺潺,青山连绵,红旗飘扬……日前,记者走进厦门翔安区锄山村,一幅幅美丽、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据了解,一段时间以来,翔安区锄山村通过打造红色名村、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年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400万元。

  近年来,翔安区利用优秀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点串线、连线成片,打造独具翔安特色的乡村振兴“山、海、田、厝”。如今这里既有山海风情,又有文旅之美。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澳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大帽山境、大宅火龙果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游客络绎不绝。

  文旅山海

  位于厦门翔安区新店镇的澳头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渔村。100多年前,这里曾是闽南著名的古渡口,商贾云集,市井十分繁华,一艘艘木帆船穿梭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海域退养后,翔安以澳头社区为试点,深挖本地海洋文化和华侨文化内涵,着力美术、美食、美居“三美推进”,特别是大力发展海鲜餐饮业,吸引了近20家餐饮业品牌店入驻,每年营业额约9000万元,带动300多人转产就业,推动澳头退养渔村实现生活富裕。如今这古老的渔村再次绽放出勃勃生机,成为“闽南美丽海港侨村”。每到周末,宾客络绎不绝,各具特色的文艺展馆,更给人带来十足惊喜。

  厦门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翔安海岸线约占全市三分之一。近年来,翔安区进一步深度挖掘沿海村庄自然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等要素,深化可落地项目,积极包装开发特色旅游、艺术、休闲、餐饮等产业,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大帽山是翔安的天然氧吧,优美的生态环境衍生出不少旅游好去处。节假日期间,大帽山境民宿可以让游客在这里深度体验慢节奏的生活。红砖古厝、向日葵花田、百年古樟……这里有舒适的居住条件和优美的风景,游客还能在民宿中体验油画制作、磨豆浆等。

  翔安新圩镇大帽山是厦门市首创“市级国企 区级国企 国有农场”联合开发休闲农业的新模式,利用村民整村搬迁后留下的村落,导入“休闲农业 文旅 居住”的田园综合体产业模式,带动了周边农村发展。

  据了解,翔安区下一步将以发展生态农业种养业为基础,实现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部署有机协调的功能片区,以生态文旅产业轴为主轴线,连点成线,建设北部高端休闲农业体验带、中部田园风光体验带、南部滨海文化亲水体验区等主体功能区,构建翔安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七彩田园

  彩色菠菜、紫色甘蓝、台湾藜麦、即食胡萝卜……

  “这里的田园超级梦幻、超级浪漫!”厦门市民颜丽梅兴奋地穿梭在前埔村五彩斑斓的田园里,她激动地说,“紫花菜、台湾藜麦、特色苦苣、西兰苔,我第一次见到这些蔬菜。”

  翔安前埔村有一个由国企和民企合作开发运营的乡村振兴项目——七彩田园。这里不仅景色秀美,还可品尝到各种绿色环保的鲜嫩果蔬,体验各式原生态的农耕活动。彩带区、铅笔墙、盆景蔬菜等一系列的创意产品,让七彩田园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以特色农业为基,以文化为抓手,打造集农耕文化和研学教育为一体的新一代田园综合体项目,彰显地方特色,为翔安的乡村振兴贡献有益的地方探索,是我们的目标。”杭州华清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总经理吴泗海说。

  翔安拥有耕地面积约12万亩,翔安区立足耕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并着力发展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努力拉长一产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释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艺术古厝

  翔安内厝镇黄厝村通过集中收储闲置老宅,吸引陶艺、砖雕、漆画等文创工作室相继入驻,打造“艺匠小镇”,用文化再造乡村、用艺术赋能产业。黄厝村也先后获得“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随着厦门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岛外一些农村遗留下不少闲置闽南老宅。翔安区着力探索盘活闲置老宅的有效途径,统筹本地环境、产业、文化等特色和优势,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跟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联动,因地制宜、各展其效,努力唤醒“沉睡”的农房资源,让闲置“老厝”成为富民的“黄金屋”、强村的“新引擎”。

  在规划建设古厝运营项目上,除了机制优、产业活,还需要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彰显魅力。在建设东寺庄古厝旅居生活部落过程中,翔安区就充分结合本土的诸多文化、美食等地方特色,建设了民俗文化演艺区的乡村大戏台、新圩赶圩馆,新圩市集的新圩鹅肉馆、五珍豆腐坊、金柄面线馆,乡野美术艺术区设立的田园私塾和创意手工坊、清境学堂等。

  以文化再造乡村、用艺术赋能产业,成为翔安区颇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据介绍,目前翔安区128个村(居)中有119个村(居)建有文化活动室,村(居)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出版“村庄文化”“乡村振兴”等系列连环画,开展宋江阵民俗文化节、海峡歌手大赛等特色活动,建成“厦门精神”中的“英雄三岛精神”“马塘精神”主题馆,建成4个镇级、106个村级文明实践所(站)。

  (本报记者 马跃华) 【编辑:陈文韬】

1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