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民生之本,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利用好土地资源,关系着当下十四亿人吃饭大事,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好日子。
让土地“种”出好日子,必须守住良田这个根和本。
守护好惠及子孙后代的良田,当前必须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所谓“长牙齿”,就意味着出台的举措要有刚性,要强化责任落实,要有督促检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为耕地保护划定了底线。在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的同时,也需地方亮出“绣花功夫”:按照“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只有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才能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土地上“种”出好日子,绿色农业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蓝海。耕地保护不仅要确保数量,还要强化质量。现在,减肥减药的绿色种植已让越来越多的地方尝到甜头。在江苏,不少地方开展有机肥试验,用沼液代替化肥,土壤污染减少了,耕田质量、农产品效益提升了。未来,进一步发展绿色农业,一方面要依靠科技创新“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类型耕地,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技术提升耕地生产能力、维护耕地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不能“就地论地”,应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整个生态系统的治理,让田地受益;同时也通过田地的增质,让整个系统实现更好的循环。
好日子离不开勤劳的双手,土地上必须留得住人才,升腾起人气。
“耕者有其田”曾是农人最朴素的愿望,然而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镇,农村劳动力出现断层,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地条块分割经营的弊端又日益凸显。眼下,应进一步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把“耕者有其田”转变为“愿耕者有其田”和“能耕者有其田”,让农民持续增收,让土地留住人气。同时,对耕地利用成效较好的经营者进行附加补贴,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和利益调节机制等,通过政策给予农业农村农民更大优惠,真正让土地“种”出好日子。(唐韵)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