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6月22日电 (记者 王君妍)“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天津海关22日对外发布,十年来,该关共侦破毒品走私案件165起,查获大麻、冰毒、海洛因等走私毒品逾29公斤。今年以来,天津海关缉私局共侦办毒品走私案件10起,查获咖啡因3101克,冰毒268克。
据天津海关党委委员、缉私局局长孙旭东介绍,十年间,天津口岸走私毒品进境主要呈现以下4点变化:
一是走私毒品种类增多,打击治理难度加大。从最初的以走私大麻叶、大麻烟油、大麻饼干等大麻类毒品为主,演变到走私大麻类和走私冰毒、氯胺酮(K粉)、摇头丸等合成毒品以及三唑仑、氟硝西泮等精麻药品并发,且种类不断增多,打击治理难度加大。
图为缉毒犬查缉展示活动。 王君妍 摄"从邮递渠道查获的主要以第三代毒品中的精神药品为主,不法分子从境外购买该类违禁品邮寄进境,在夜总会、聚会等场合滥用,追求感官刺激开展违法犯罪活动,这是进境毒品查发呈现的新态势。"天津邮局海关副关长王建强说,比如所谓的“聪明药”,学名为阿莫达非尼,该药品为国家一类管制精神药品。该药被俗称“聪明药”,事实上是一类中枢神经兴奋剂药物,健康的人服用后不仅不会变聪明提升智力,反而会产生头痛、恶心、失眠、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长期服用还会形成严重的药物依赖极易成瘾且具有很大的副作用。
二是走私毒品伪装、藏匿方式愈加隐蔽。早期的毒品伪装一般是整包装藏匿于果干、咖啡豆等商品的包装内,肉眼观察或用手触摸外包装就能察觉异常。之后,逐渐演变为根据毒品的形状、性状不同来藏匿,比如将胶囊状毒品或片状毒品,藏匿于类似商品或藏匿于夹层内,藏匿手法复杂隐蔽。
三是走私毒品时间由集中爆发向多时段散发演变。早期的毒品走私,犯罪嫌疑人一次性发货数量较多且时间集中,航线的选择也较为单一。只要发现一起,就可以顺藤摸瓜,反查出多起涉毒案件。而今,犯罪嫌疑人每次发货数量较少且时间间隔较大,同时选择不同的航线,在不同口岸通关,查缉难度极大。
四是“互联网 物流”已成为走私贩毒活动主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物流寄递等新业态的迅猛发展,不法分子越来越多地利用海陆空邮渠道走私贩运毒品,渠道立体化、手段复杂化。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毒品货源信息,冒用身份信息或采用虚拟网络通讯的方式,通过物流寄递等渠道运毒,支付采用在线支付或虚拟货币支付。
"目前,邮件、快件机检查验应用的是CT机智能审图设备和人工智能报警功能,结合天津口岸进境寄递物品的特点建立了智能审图图库,实现对大麻、海洛因等毒品的高精确识别,有效提升了对毒品等禁限物品的监管效能。"天津海关行邮监管处副处长李旭介绍。
图为缉毒犬查缉展示活动。 王君妍 摄天津滨海机场是人员和货物出境入境的大口岸,面对走私毒品的渠道和手段越来越复杂化的态势,天津滨海机场海关关长魏凯介绍,天津滨海机场海关全面搜集毒品机检成像信息,组织现场关员开展审图、判图培训,持续提升查验人员对毒品查缉的敏感性,拓宽查缉思路,实现“精准查缉”,"例如,我口岸历史上查发的单起数量最大的冰毒走私案件,重量超过1公斤,就是查验人员通过类比国内外典型案例,从申报为咖啡豆的物品中通过审图分析发现并实现查缉的。"
针对毒品走私的新变化、新特点,天津海关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国家禁毒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严厉打击毒品走私。
坚持“打团伙、摧网络、断通道”,不断加强毒品走私的查缉监管力度,及时针对全国数据及典型案例开展分析研判,明确查缉重点,精准下达布控指令,综合运用风险分析等高科技手段,利用查验环节CT机成像、缉毒犬现场作业、专家重点审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智能监管水平,在口岸一线堵源截流。
密切与各禁毒部门的执法协作配合,全链条打击毒品走私犯罪,强化与公安禁毒部门联合监管,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线索研判、证据固定、后续处置、案件办理等方面,强化执法协作,提升监管合力;强化与邮政物流管理部门的协作配合,促进落实实名收寄,前端检查,源头堵截,共享物流数据,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全力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全力守护天津口岸国门安全。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禁毒氛围。大力开展禁毒宣传“五进”活动,十年来,天津海关已累计开展线上线下禁毒宣传活动百余场,覆盖大中小学、社区、企业、机关。同时充分利用12360、海关发布、天津反走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地方禁毒办、新闻宣传部门多管齐下,开展线上线下多手段立体化禁毒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识购买、走私、贩卖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性,远离毒品,为口岸缉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