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报记者李腾飞 曹子云 王璠 报道】透明玻璃箱体中,一只巨大的轮子慢慢转动,一个高度大于轮子直径的长方形铁圈从轮子左右反复“穿过”。看到这样的奇景,很多人误认为轮子后面空无一物,是依靠磁悬浮这类高科技手段才得以保持位置并且旋转的。但实际上,“穿过”只是假象,这个名叫“科技魔轮”展品借鉴了精密机床“五轴四联动”的设计技术。
让科技走向科普,并不是改变一个字这么简单,需要大量有创意的展品做支撑;让科普走向大众,更需要不断开发有效的传播渠道做资源衔接。在这种探索中,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一股加油助推的关键力量。
小朋友在北京科学中心体验“科技魔轮”、“科技魔链”等科普展品。(受访企业供图/《中国新闻》报 发)408座科技馆背后 优秀的展品仍缺乏
“表面上看,一个轮子 一个铁圈,非常简单,但别小看这么一个装置,它是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人民币,历经4年时间才研发成功。”“科技魔轮”的发明者、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袁国术对《中国新闻》报表示。
从业近20年来,袁国术曾带领团队参与中国科技馆老馆及新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科学中心、毕节科技馆、佛山科学馆等多个科技场馆的建设,由其研发的“科技魔轮”“科技魔链”“音乐小球矩阵”“赛未来商用教育游戏机器人”等科普装置成为很多科技馆的主力展品。
中国科协最新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实体科技馆从118座增长到目前的408座。此外,各类流动科技馆累计巡展4944站,科普大篷车行程里程超过5000万公里,农村中学科技馆累计建了1112所。
各类科技场馆蓬勃建设为国民提供了良好的科普平台,好的场馆也要有好的内容做支撑。在袁国术看来,优秀的科技馆展品几乎都是科学性、参与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和平衡,并能接受观众和时间的检验。
在中国科技馆“气象之旅”展区,曾有一件展示大气环流与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的展品令袁国术印象深刻。
据悉,这件展品被设计成内层固定而外层可以转动的双层球体。在两层球体之间,装有一种特殊配方的黏稠的半透明液体。
当观众转动外层球体的时候,这种半透明液体可以像云层一样运动,让观众“亲眼看到”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但是,这种设计精巧的展品,在全国各地的科技馆当中并不多见。”袁国术介绍,除了中国科技馆等少数大型科技馆具有较高的研发能力,其他中小型科技馆都达不到这种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馆运用赛未来商用教育游戏机器人打造的“指手画脚”展区。(受访企业供图/《中国新闻》报 发)商场、机场、火车站都能成为“科技馆”
《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省级以上科技馆基本设置了展览展品研发部门,地级市及县级科技馆除极个别外,基本未设置展览展品设计研发部门。“这也是基层科技馆出现‘众馆一面’局面的原因之一。”袁国术说。
解决科技馆研发能力不平衡的问题,需要科普民营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把科普展品做成科普产品,这就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袁国术认为,推动科技馆、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研发,有效结合资金技术和专业知识,做好科普产品创新开发,是一条可行之路。
据了解,科技馆展品多具有单件小批的非标特性,再加上科技馆市场容量不大,这决定了很多大中型加工制造企业不愿进入该领域,间接导致制造品质难以提升。此外,在设计理念上,近年来科技馆建设大潮中,出现了展品复杂化的趋势。
“一个系统越复杂,它出现故障的概率就越高。只要一处损坏,就只能停用维修,影响体验效果。”根据多年的从业经历,袁国术认为,实际上展品的很多内容是可以标准化固定下来的。各种展品批量生产,让一个展项形成适应不同级别科技馆的型号(尺码)序列,这样不但会大幅消减建设预算,还能引入更优质的生产制造厂家,提升展品品质。
“实际上,机场、火车站、商场、餐厅都可以是科普的场所。”在袁国术看来,科普产品标准化、小型化有利于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有趣的科普互动体验去吸引客流,尤其是孩子的兴趣,还会进一步助推商家主动参与科普的积极性,极大扩展受众人群,从而达到双赢效果。
科技企业办馆 沉浸式体验“科技中国”
推进中国科普事业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不但是科普产品开发的主要参与者,还是将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有效载体。
推动油门杆,操纵杆被紧紧握在手中拉向自己的身体,仪表盘上的数字飞快变化,波音737模拟飞机的驾驶舱内,“小飞行员”紧张地听着副驾驶座位的讲解……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立体沉浸式的科普项目还有很多。
2021年4月,北京经开区225平方公里的亦庄新城,首批50家企业入驻亦庄“科技馆之城”,利用自身科技资源和特色,推出了各自的科普体验场馆,将企业场地与科普场馆合二为一,开展了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探索。
这些由企业开放场景,工程师宣讲科普知识,民众进行沉浸式体验的场馆,也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在全国首家向公众开放的工业级无人直升机主题展馆背后,是专注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的北京中航智科技;在全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背后,是深度聚焦风电、能源互联网、环保三大领域的新疆金风科技;在全国首家以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为主题的博物馆及体验馆背后,是拥有六项卫星导航领域的专利权的北京合众思壮科技公司……
“将科技企业科研资源转化成科普资源,值得探索,如果相关机制建立好,会极大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从行业观察者的角度,袁国术对这种模式表示期待,“想象我们的孩子对某项科技感兴趣,首先想到的是参观相关企业的科技馆,这无疑会加深他们对国家科技开发应用情况的印象”。
北京市科协相关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报表示,在探索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发展的路径过程中,企业场馆对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理解逐步加深,对科学普及促进成果交流、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潜在价值的理解日益深化,调动了企业开展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下一步,北京“科技馆之城”建设将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科技科普资源融合、科普服务多元供给、线上科技馆之城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逐步形成“科技馆之城”建设生态。(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