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包装精美、赠品多成普遍现象 外卖过度包装如何解

2022-06-16 10:05 广州日报   刘湃  阅读:310 

  外卖“过度包装”如何解
包装精美、赠品多成普遍现象 无餐具选项常“形同虚设” 解决外卖垃圾问题需多方探索

  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外卖行业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外卖垃圾也随之快速增长。近期,一份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报告引发关注,该团队根据3500万份外卖订单分析,2020年全国外卖垃圾中塑料垃圾重量约160万吨,而无害化处理160万吨塑料垃圾,大约需花费24.5亿元。

  这一数据无疑反映出当前外卖垃圾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之高。为减少外卖包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业内一直以来都有相关的“减塑”行动在进行,如由平台方发起的“无需餐具”选项作为外卖餐具源头减量的第一步,以及呼吁使用无纺布或纸质包装替代塑料包装等。在当前外卖行业中,外卖包装究竟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推动外卖垃圾问题的解决?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一些消费者、商家、平台以及业内相关人士。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除署名外)

  调查

  外卖“过度包装”成常态

  近期,记者先后点过20多份外卖,每一次下单前都会勾选“不需要餐具”选项,但除了两家餐厅以外,其余大部分商家仍附赠了餐具;在这20多份外卖中,打包费最高为6元,最少为0.5元,其他普遍在1~3元间。而商家的“过度包装”情况日趋普遍,如“大碗装小菜”“大袋装小配料”等,导致包装容积率较高;包装材料方面则逐渐环保化,采用纸质包装袋的商家有10家,采用无纺布保温袋包装的有4家,其余仍采用普通塑料包装袋,但由于不少纸盒中依然存在塑料膜成分,且消费者循环利用无纺布保温袋的几率较低,这些外卖产生的垃圾依然会造成环境压力。

  送桌布、送煲仔、送烤盘、咖啡分装…

  消费者吃外卖如“拆盲盒”

  三个流沙包、三颗虾饺、一份凤爪,总计87.5元的外卖送到记者手中时,却发现这是一份体量略微“超标”的外卖:打开精美的无纺布保温袋外包装后,里面躺着的除了三个用塑料膜覆盖的纸质大餐盒,还有一个纸质信封,信封内包含一张面积约一平方米大小的塑料桌布、塑料手套等。

  一份盖饭,一份布丁,某餐饮店送来的外卖更是营造出了“拆盲盒”的仪式感——随盖饭附赠的是一口砂锅煲,随布丁附赠的为一个陶瓷小茶杯,且茶杯躺在一个体积为其4倍大的纸盒之中。除此之外,包装袋内还包括一次性筷子、塑料勺、塑料叉以及装有前菜小食的塑料盒等。其中尤其夸张的为一份长约20厘米、造型为一条鲤鱼的包装袋,拆开来里面竟只是一份手掌心大小的酱油瓶和芥末袋。

  然而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市民顾女士在天河区CBD上班,由于每天中午的休息和午餐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为了提高就餐效率,顾女士往往会和同部门的同事一同点外卖。但有一回点外卖经历让顾女士哭笑不得:她选择了一家煲仔饭餐厅,一共点了二十多份煲仔饭,价格在25元~40元不等,却不料每一份都是用电饭煲内胆独立包装的,“我们吃完之后,办公室里就突然多了二十多个内胆煲,场面颇为尴尬。后续我们打电话询问商家,商家表示不回收,于是大家只好将煲一起丢掉,给清洁工人造成的回收压力非常大。”除此之外,为招徕更多消费者,更有部分商家直接“点烤肉外卖赠送烤盘”“点牛肉火锅赠送小锅”。

  即便是在饮品业内,为提高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体验,不少商家也会在包装上下功夫。以某茶类饮品店为例,记者在购买该店饮品外卖时,同样勾选了“不需要餐具”,然而在茶饮的随赠品中,不仅有可降解塑料吸管,同时该饮品还有双重包装——一层塑料压膜盖,外加一层可拆卸的塑料盖,此外附赠的还包括塑料开封器、塑料玩具等,都属于“包装标配”。

  类似的情况,在消费者群体中可谓数不胜数。“这年头吃个外卖,光是拆包装就费劲。”消费者小李也对如今外卖行业里的“过度包装”格外不解:“过去点一份外卖,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一杯奶茶或者一份盒饭,但是如今,点一杯咖啡可能送到家里来的就包括分装咖啡液、袋装矿泉水、袋装鲜奶、冰块、咖啡杯,甚至还包括杯垫、隔热套等,喝完一杯咖啡,光这些外卖包装就可以装满一个垃圾桶。”

  环保盒袋“不环保”? “零餐具”选项如虚设?

  外卖包装精美,固然可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用户的消费体验,但长此以往,却也让不少消费者大呼“浪费”。“尤其是之前因为疫情防控居家的时候,家里一日三餐都依赖外卖,由此产生的外卖垃圾最多时可达二十几袋。”小李说。

  环卫工张叔负责某居民小区的垃圾拖运,张叔透露,每天他所负责的4个楼栋,总共约140多户人家,每天仅午餐和晚餐时间就要分别运送三趟垃圾车,“里面大部分都是外卖垃圾,有时候我们会单独把外卖餐盒清理出来,其中也有一些质量不错可以重复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像纸袋、无纺布保温袋之类的垃圾,其中一些专用保温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基本上大家都会随着外卖餐盒一起扔出来。”

  无纺布保温袋、纸袋等是近几年为“减塑”而由平台方发起的改变。“但实际上由于油渍等原因,目前的保温袋、食品纸袋几乎都无法回收,当它们随生活垃圾被运往垃圾中转站,最终对环保消纳造成的压力可能还甚于塑料袋。”来自普慧环保的李宪坤介绍,在食品包装方面,目前市面上的包装材料主要包括四种:聚丙烯塑料(PP)、聚苯乙烯塑料(PS)、纸、铝箔等。其中,如今备受推广的无纺布包装所产生的碳排放实则是普通PP塑料袋的11倍,这意味着无纺布需重复使用11次才能够真正达到减碳的效果。同样的还有一些由玉米淀粉制成的可降解包装餐盒,由于可降解材料特殊,如若要达到减碳效果,必须通过特殊的回收途径和处理设备。

  “现在一方面很多地方还没有这样的回收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许多纸质餐盒内还都有一层PP胶,难以分类,最终的归宿也还是同样被当作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烧。从宏观角度考虑,这些外卖垃圾没有分好类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可降解餐盒的生产材料是粮食或者秸秆类,这些完全可以用于养殖等其他领域。”李宪坤表示,外卖想要实现“减塑”目标,其核心不仅是在总量上减少塑料的使用,更重要的还包括末端的分类和回收,“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这些无纺布、可降解餐盒、铝箔等所造成的成本和污染也会更大。”

  同样略显“尴尬”的还有“无需餐具”选项,记者留意到,尽管从2021年开始各大外卖平台便开始鼓励消费者在购买外卖时不使用餐具,但在记者点外卖以及其他消费者的反馈中得知,部分商家依然会忽视该选项,将餐具一同配送。记者对此曾致电多个商家,得到的回应大多是“到餐点人手忙不过来,索性统一配了餐具”“打包时没有留意”等。其中一位商家告诉记者,一份餐具大约会占据他们几毛钱的成本,“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即便多配送了餐具,消费者也较少会因此而投诉;相反,我们会担心因为没配送餐具而收到差评。”

  环保成本“转嫁”:消费者为外卖包装“埋单”

  外卖订单数量增长,加上外卖“过度包装”“豪华包装”等情况,使得外卖包装垃圾问题不容小觑。

  根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团队的研究估算,2020年外卖行业塑料使用量为160万吨;来自深圳大学的段华波团队则通过估算的垃圾量进行生命周期评估,估算得出2019年共产生约90万吨外卖垃圾(其中塑料垃圾57.8万吨、纸类垃圾27.9万吨、木质筷子8万吨、金属类约1万吨等),其所产生的碳排放超过两百万吨,这些碳排放的价格无疑也“分摊”到了消费者头上。

  以外卖包装费2元/份计算,根据易观数据,2020年我国共产生171亿笔外卖订单,这意味着消费者为包装付出的成本达到342亿元。即便从环保角度看,商家采用的并非塑料产品,但这些环保成本最终仍由消费者承担。

  以记者点的某餐饮店一份售价70元的外卖为例,其外卖用砂锅包装,同时还附赠小菜等,其中打包费显示为3元。而据某家餐厅主厨透露,这样一份外卖的实际成本并没有那么高,但像送砂锅这种包装可以让消费者有一种“赚到”的感觉:“按照网上批发的价格来算,一个砂锅5元、鱼类配料17.9元、米饭0.8元、小菜1.5元,若不计算人工和店租等成本的话,外卖的成本实则只要25.2元。”再以某款售价32元的布丁为例,“布丁大多是布丁粉调制,一般成本2元,如若是好的制作方式,成本大约5元;即便附赠陶瓷杯,包装成本也就2元。但是很少有消费者会去算外卖的成本。”

  不过也有一些愿意去“计较”的消费者。市民Apple就发现了部分商家的“包装费套路”。她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她在某家餐厅选购外卖时,就发现商家店铺首页写着“仅需要收藏商家店铺并支付0.1元就可赠饮一杯凉茶饮品”,然而在点完餐食之后,Apple却发现包装费为4元,其中凉茶的包装费2元。但等她收到外卖时才发现,所谓的凉茶饮品其实就是在超市购买的盒装凉茶,并不需要额外包装。自此之后,Apple便开始格外留意“包装费”的构成,她发现在点外卖时,类似的商家“套路”不少,如“免费增加土豆片”“免费增加香菜”等,实则一旦分装也需消费者支付相应的包装费用;而在她点烧烤时,每一份烤串便用一份独立包装,从而累加收取包装费。

  “之所以这种情况普遍,是因为包装费不会被平台抽佣,商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转嫁压力,说到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Apple告诉记者。

  探索

  解决外卖垃圾问题需多方合力

  此前,同样曾面临“过度包装”争议的还有粽子、月饼、化妆品等商品。经过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如今这些商品已逐步实现“瘦身”。“目前,我国对于外卖包装还没有制定相应标准,大部分的外卖包装都是商家自行设计,且包装费也由商家定价,原则上目前的外卖包装还是以食品安全为首,同时将环保要求作为重要考量因素。”某外卖平台方表示。

  “给外卖设立标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更多地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和规范外卖包装的标准或垃圾处理制度。”李宪坤告诉记者。在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也讨论了解决外卖垃圾问题的可能性。

  可降解材料、减量、回收、自带餐具……

  多方探索“减塑”方案

  尽管可降解材料存在难以回收的情况,但就目前来看,可降解材料依然是不少业内人士心中的优质“减塑”方案。目前市面上的可降解材料有多种,如环保铝箔类、可降解麦秸秆类、纸类,或玉米淀粉合成类。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曾永平指出,用生物基为原料来生产塑料,目前的生物基对传统塑料的可替代潜力超过了90%。尽管从目前来讲,生物基塑料的成本依然很高,但是先通过合成淀粉,再通过淀粉来合成生物基塑料,其成本可以大大下降。“我们估量出,与2020年相比,2060年全球塑料工业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25gt增长到112gt,且这些塑料垃圾将会构建成一个储量达到85gt的二氧化碳碳库。因此仅仅提高塑料回收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塑料垃圾增长的趋势。”

  曾永平也提出,目前针对塑料的回收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局限,“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我们能够大规模回收的主要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仅覆盖约50%的塑料产能;其次,在回收再利用过程中,二次塑料生产还会损失30%的原材料;此外,塑料还容易发生老化,回收次数有限,回收意愿较低等。”他表示,这也使得外卖包装领域的可降解材料运用成为一个难题,需要多方来共同探索合理路径。而研究者们认为,解决该问题或许大致可参考目前欧美、日本等地区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者的责任不仅需要在生产过程之中,且要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特别是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这需要包括包装生产厂家、餐厅、消费者、平台企业、物流系统、环卫系统、回收企业、政府等环节共同发力。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种探索也正在进行。如从去年起,针对无纺布袋用量增长的情况,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便开始与外卖平台合作探索无纺布袋回收再生,并试点与商家门店合作进行回收;在循环再生环节,对回收的塑料餐盒进行破碎、清洗、再造,实现外卖餐盒的“重塑新生”。

  除了材料替换,关注回收环节的李宪坤还认为,想要减少外卖包装对环境的污染,最关键应该是减量和回收,具体操作起来包括三点:第一是改变社区商业生态,把70%生活必需品由社区下的商铺来负责,带动800米半径范围内的超市、夫妻店等对外卖等商品进行无包装、低碳、节俭配送;第二,用先进的源头分类收集技术,把产生的快递及外卖塑料、纸板及其它包装垃圾有效回收并资源化利用;第三,通过高价回收塑料、纸板,补贴资源化回收公司等方式来进一步鼓励回收行为。

  类似的探索也正在开展。据记者了解,此前在广州大学城就曾试点推进塑料餐盒规模化回收,通过外卖平台与高校、餐饮商家及回收、循环再生企业等主体合作,探索塑料餐盒分类回收与循环再生模式;还有企业开始试点装有芯片的可跟踪“循环餐盒”,根据理想情况,每个循环餐盒能使用一年半至两年,至少可循环150次。此类模式未来或可铺开至工业园区、写字楼等多种场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商家也在发起环保活动。如一些饮品店推出“若消费者自带杯可直接减免4元”;部分餐饮企业也在酝酿“让消费者自带餐盒”服务。 【编辑:刘湃】

5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