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钱橙计划”高校通讯员的就业调查
00后就业追求:趁年轻做想做的事
疫情之下,又逢1076万大学生毕业,开始走向社会。这些“00后”会如何赶好这场大考?
钱江晚报面向高校优秀在校生启动“钱橙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线上实践机会。
我们邀请了“钱橙计划”的高校通讯员们,访问他们的学长学姐,记录来自武汉、江西、湖南等地,不同层次高校学生的就业故事——有人用科学方法给自己画像,决定投身热爱的游戏事业;有人放弃名校offer,加入初创公司;有人选择追寻自己的特长和梦想,决定当全职音乐视频up主;有人放弃稳定的社会组织工作,打算去山村支教……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选择和故事吧。
受访者
谈瑾烨
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
用思维象限图给自己画像
拿到大厂offer
去年年末我开始找工作。当时非常焦虑,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乱投了很多岗位,几乎石沉大海。痛苦了一段时间后,我做出一个决定:必须先审视自己,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能做下一步准备。
为了厘清想法,我建立了一个思维框架。它是一个象限图,分为四级,分别是喜欢程度、花费时间、世俗成就和生活期待。对我来说,这四项都能得到满足的就是游戏。
想清楚后,我就把方向确定为游戏行业。这个行业有许多分支:是想做游戏运营,还是游戏策划呢?是用户研究,还是市场发行呢?再深挖下去,我就需要重新思考“我为什么喜欢游戏”“我在游戏中是一个怎样的人格”这些问题。
大概花了两天时间,我决定瞄准游戏运营、策划职位。因为我发现自己是一个探索型玩家,比起游戏中的打打杀杀,我更喜欢探索各种神奇的世界观,喜欢沉浸在游戏的情节和人物台词里,而这些创意与设计都正好与游戏的策划、运营相对应。最终我成功拿到了腾讯游戏运营岗位的offer。
受访者
韩润泽
湖南师范大学
不甘心上班就是打印文件
决定去大山支教
大四的第一个寒假,我开始往各大公司投递简历。考虑到和自身匹配度,去年12月底,我进入北京的一家社会组织工作。我原想在实习结束后便留职,却越来越感到这样的工作不适合自己。
在那里,工作最少的时候,一周只工作一到两天,只要打印文件就行了。但过分轻松的工作让我感到危机,作为职场新人,我更需要充实且有挑战的经验。
随即,我开始备考大学生村官。白天工作,晚上复习,备考一个月后,我看到了自己关注许久的“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发布招募公告。
抱着“想让自主招生的简历好看一些”的想法,我曾经在高三时有过一段短暂的支教经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所中学支教时,校长对我们说,招募我们去支教,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山的外面是广阔的天地”。因为家庭原因和观念问题,大山里好多孩子上了初中便辍学打工,这让校长非常着急。
事实证明,校长的举措是有效的。一年前和我聊得最多的两名学生,本来初中准备辍学,现在一名考上了武汉一所挺不错的医学专科学校,另一名则考取了武汉当地双一流的医科院校。支教真的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带去了改变。因此,支教对于我来说,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责任感和情怀”。
怀着对“支教”的热情和执念,我看到公告后便投递了报名信息。7月,我将与全国各地的伙伴一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然后再转到福建的最终支教地。
我知道,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但“趁着你年轻,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收到录取通知后,我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
受访者
范宜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筑学
放弃考研
决定当全职音乐视频up主
我有多重身份:建筑学学生,哔哩哔哩平台拥有6.4万粉丝的“疯兔piapia”,原创说唱歌手、视频制作人,曾为刘彰、Spylent、姜云升、圣代等当红说唱歌手的作品制作过歌词MV。
我的大学生活由三条线组成——建筑设计、视频制作和原创说唱。我在建筑相关公司实习时,把建筑学课堂中学会的建模软件用于视频制作,打造出大片般的音乐MV。
大四时,我视频做得风生水起,已经可以依靠视频制作实现经济独立,越来越多的MV制作也排满了我的日程表。毕业之际,我曾经纠结是否继续建筑专业的道路。
一位老师的建议点醒了我:“考研是你这个年龄段所有学生都可以做的决定,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这样,有机会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爱好。”于是,我决定先选择我的热爱和梦想。
目前,我列出了一个计划,准备把精力用在视频制作和音乐创作上,并创建一个专门为说唱音乐人尤其是新人服务的团队,创立公众号、淘宝店铺等,为爱好说唱的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玩家。我希望年轻人可以敢想敢做一点,不要太理想,也不要太现实。
对于未来,我比较乐观。即使哪一天发现自己做不动视频了,也可以回到建筑行业去,或者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尝试其他行业。人的一生可以做无数个选择,总能找到自己的路。
受访者
张杉杉
江西师范大学
放弃香港的大学offer
选择入职初创公司
我是宁波女孩,放弃了香港浸会大学的深造offer,选择入职某初创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
作出这样的抉择,来自于我对学业offer、工作offer,以及需要付出的成本这三者之间的综合考虑。
我的专业测评成绩在班上属于前两名,综测排名是前5%,但推免保研没有报名。香港浸会大学的传媒专业很有名气,但不是我的最优选项。
相较于理论学习,我更偏向于实操。大学期间,我有过两段校外实习的经历。正是在实习期间,我因为租房认识了现在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在等待深造offer期间,这位大姐姐基于了解和信任,邀请我担任“临时助理”。
她的这家初创公司只有13人,但她有过世界四大管理咨询公司的从业经历。通过主动学习,以及经常性复盘的工作表现,我赢得了她的信任,给予我直接操作项目的机会。所以当收到来自浸会大学的offer后,我没有片刻犹豫,便回了拒绝信。
虽然爸爸妈妈全力支持我深造,但在面对支付数十万元学费与自食其力之间,我还是选择了后者。
身边许多朋友有就业焦虑,并试图通过攻读研究生来缓解,但我认为,学历只是简历上的一行字。态度和能力,才是证明一个人是否适合的因素。在我的计划里,就业是作为锻炼、试错的存在,未来,也会在时机成熟时再考虑读研。
钱橙计划通讯员 金思睿 方淼雯 王小淳 刘琪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