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解放军原基建工程兵部队高级工程师王明健在广东逝世,享年87岁。
王明健发明了从矿石中提取重铀酸铵的方法,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水冶厂,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解决了原料问题,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
视频来源:韶关广播电视台
据公开资料显示,王明健出生于1933年,1955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
1961年5月至1964年4月在北京第五研究所任萃取组组长,期间发明了“简易炼铀法”“受控萃取法”以及中性有机化合物对阴离子萃取剂协同效应等,解决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料问题,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于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他曾两次荣获全国劳模称号。1988年被中共中央国防科工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勋章,1995年退休。
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原子能事业
王明健在中南矿冶学院就读的是选矿专业,从那时起,他便与原子能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还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在图书室看到了一本介绍原子弹的俄文小册子,就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王明健生前回忆,他对自己说,如果中国有原子弹,就不会被人欺负了。他暗下决心,今后就搞原子弹研究。
1956年7月的一天,一纸调令让王明健和另外10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位于长沙郊区的一个单位,直属国务院领导。到了单位之后,王明健才知道他们来这主要是从事原子能研究,这让对原子能特别感兴趣的他兴奋不已。
第二天,他便到化验室跟着苏联专家学习。虽然这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但通过刻苦学习,2个月之后他便学会了相关的知识。随后,他又被先后调到物探室、光谱室。
他创造了中国首颗原子弹原料铀的提炼方法
当时,中国的整个核工业体系还处在初建阶段,没有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
二机部决定在广东某村建立309大队水冶厂,任命王明健为厂长兼技术负责人,要求半年内制取出原子弹所需的二氧化铀原料。王明健没有退缩:“党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
“虽然跟着苏联专家学习了一年,但是他们对我们很多都是保密的,从来没提到过铀是怎么从矿石里提取出来的。”王明健说道。
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夜以继日研究试验。有一天,王明健在澡堂洗澡时突然有了灵感:“何不试试给铀矿石‘洗澡’的方法提取铀?”
就这样,在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不锈钢和塑料的情况下,王明健从老一套炼铀方法中解脱出来,创造了简易炼铀法,后来也被人们称作“土法炼铀”。
他用生命进行科研,曾险些丧命
1958年底,家中发来电报说奶奶病危,但那时正是科研生产紧张时期。“我没办法回去,我面对的是国家大事。”王明健说。
第二封电报发来时,奶奶已经去世。王明健对着电报磕了一个头,又投入到工作中。生前接受采访时,王明健老人平静地诉说着这件事,泪水却渐渐打湿了眼眶。
“我从小是奶奶养大的,可直到她过世,都还不知道我在外面干什么!”后来的年月,王明健一直深感愧疚。
在那段紧张的时期,他带领着50余名工人日以继夜忙生产,晚上只能和衣而睡四五个小时,终于在半年后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和王明健在一起,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玩命啊!”助手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在试验中,王明建两次经历了含有核辐射的爆炸,身上多处被烧伤,险些丧命。
他说,“我没有任何要求。”
就这样,王明健一直默默为中国的核工业发展奋斗着。在1959年的全国群英代表大会,他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在1977年11月的全国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他被授予基建工程兵先进生产者称号。2008年,他被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勋章。
经历了两次爆炸以及长期的辐射暴露,这些年,王明健长期饱受着病痛的折磨,身体十分衰弱。但一提及伤痛,王明健就会有些愠怒:“不需要问这些,特殊使命,必须完成,死也要去完成。”
“那些岁月,我除了在实验室就是在工厂工作,我把青春献给了中国人民最需要、最辉煌的事业,为中国人民争了口气,我无怨无悔。”王明健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
几十年来,王明健对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作出的贡献闭口不谈。
直到2014年庆祝原子弹爆炸50周年,国家“两弹一星”办公室找到王明健,问还有什么要求时,王明健挥挥手:“我没有任何要求,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无上光荣。”
功臣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