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计235.6公里 全部通车后总运营里程超1000公里 自动运行将成北京地铁“标配”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获悉,目前,北京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9条段共计235.6公里,全部实现通车后,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届时,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将基本搭建完成,重点功能区轨道交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线网运行效率提高,居民出行条件得到改善。
轨道交通5年开通
17条线(段)共209.1公里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轨道二处处长丁浩杰介绍,过去5年,北京轨道交通累计开通17条线(段),里程209.1公里;累计开工线路5条(段),里程53.9公里,发展成效显著。
据介绍,5年来,共有CBD线、3号线(东坝中街—曹各庄北)、11号线西段、新机场线北延、13号线扩能提升等5条(段)线路按计划开工建设;燕房线、西郊线、S1线、6号线西延、8号线三期、8号线四期、大兴机场线、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房山线北延、19号线一期、11号线西段、机场线西延、14号线剩余段等14个项目,以及16号线中段、17号线南段、昌平线南延一期北段等3段共17条(段)线路有序完成建设,按计划实现初期运营。
2017年至2020年,北京连续4年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突破300公里,高峰年达20条(段)、长354.8公里,数量和里程创北京历史之最,在世界轨道交通建设史上也位居前列。轨道交通建成通车里程由2016年底574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783.1公里,总里程增加209.1公里,平均每年增加41.8公里。2019年北京地铁全年客运量39.6亿人次,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年底,北京已经形成总里程世界第二的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轨道交通路网之一,轨道交通对于北京这一特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
覆盖范围增至13区
丁浩杰介绍,5年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形成了以地铁普线为主,辅以地铁快线、中低运量、机场专线、有轨电车、磁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快慢结合、主辅功能清晰、适合不同人群需求多层次网络体系。轨道交通网络层次进一步丰富,运营线路增加8条达到27条,门头沟区首次实现轨道交通覆盖,城市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增加到13个区。
北京轨道交通8条贯穿南北、东西的骨干线路实现贯通运行,线路通达性和便利性明显提升,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占比达到57%。目前北京在建3个国铁项目中,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丰台站已具备通车条件;京唐城际铁路(北京站至唐山站)、城际联络线一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至廊坊东站)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拟于2022年、2023年底建成投用。
市郊铁路工程正加快推进。北京利用既有铁路先后开通了S2线、通密线、怀密线、城市副中心线共4条线路,通车里程353公里。按照建设计划,2025年市郊铁路通车里程将达600公里,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北京16区已实现区区通轨道目标。
“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方面,大兴机场线与京雄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等实现对接,对加速京津冀地区经济融合、助力新引擎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2021年平谷线实现北京段全面开工建设,河北段两个首开点建设,对于加强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廊坊北三县轨道交通联系,实现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新机场线北延、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加快建设,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有望进一步加快实现。
在施轨道交通建设工程
目前均已复工
据北京京投公司所属轨道公司计划调度部副部长王帅介绍,目前,北京在施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均已复工,为实现全年建设任务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计划开通的昌平线南延一期(清河—学院桥)、16号线(玉渊潭东门—榆树庄)两条线(段),目前土建工程整体完成95%以上,正在开展轨道铺设和设备安装。其余在建的3号线一期、12号线和17号线正在开展车站和区间的主体结构施工。新机场线北延、28号线、平谷线和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整体处于工程前期阶段,正在逐步扩大进场面和开工面,目前各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
北京京投公司所属轨道公司第二项目管理中心设备部部长卫巍介绍,昌平线南延一期(清河站—学院桥)计划于今年年底开通,该线路北起清河站、南至学院桥站,全长8.2公里,全部位于海淀区,均为地下线,设站5座,分别是小营西路站、上清桥站、学清路站、六道口站、学院桥站。昌平线南延一期清河站已于去年年底开通运营,其中清河站可与既有13号线、京张高铁通过换乘大厅换乘,六道口站可与既有15号线通道换乘。该线路开通运营后将进一步扩大既有昌平线服务范围,加密中心城区线网,方便上地、学院路等区域居民出行。
全自动运行
将成北京地铁“标配”
据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吴昊介绍,5年来,北京坚持以科技发展引领轨道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示范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自主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尤其是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成果,体现了“北京创造”。
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的燕房线是我国第一条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今后全自动运行将成北京地铁“标配”,不仅提升北京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水平,而且带动和引领了全国和全行业轨道交通发展,体现了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高科技设备也成为建设“生力军”。16号线等在建线路采用暗挖台车“超级大黄蜂”、地连墙抓斗和双轮铣成槽机等机械化施工技术,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优化了作业环境,提高了施工工效;7号线东延、19号线一期、昌平线南延等项目采用BIM技术,在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发挥了示范应用作用。
今年力争实现
M101线开工建设
为了实现“到2025年轨道交通里程达1600公里,2035年轨道交通里程不低于2500公里目标”,北京全力完成在建线路。同时,北京市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已经确定,正按照报批程序开展相关工作,待国家发改委批复后,进入实施阶段。今年力争实现M101线开工建设,其他线路前期工作也将陆续展开。三期建设规划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补强中心城区轨道交通服务,强化城市副中心、多点新城和中心城区的联系,完善城市副中心内部及辐射多点新城的线网架构,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此外,北京轨道交通将积极推进“四网融合”,加快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在重要枢纽节点的同站换乘,中心城区与新城轨道交通高质量网络化运营,京津冀互联互通,加快打造北京1小时都市区通勤圈、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未来,北京将继续加强“北京创造”,打造“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经济”的立体化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示范线路,引领全国和行业发展。 文并摄/本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