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进入高发期 同一病房住进了两个“养鸟人”
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近日连续收治诊断了2例少见的因接触鸟类而引起的鹦鹉热患者。此类疾病最近呈逐渐增多,且诊断治疗具有一定难度,需引起养鸟人的关注。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正值绿树葱茏的初夏季节,可住在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街道的王女士却并不开心。这两天虽然没有开空调,身体偶尔感到一阵阵畏寒,头也有点昏昏沉沉的,家里女儿养的几只活泼可爱的鹦鹉也没有让王女士开心起来。王女士在家中自测体温38℃,赶快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新冠核酸初筛阴性后转至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刘晓东副主任医师接诊了王女士,并为其安排了血常规和胸部CT的检验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提示,可能为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进一步仔细询问后得知,王女士家里有饲养十只鹦鹉后,刘主任立刻警觉起来,“与鸟共舞”的个人史指向了一种少见的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既往急诊科就有因为给邻居鸽笼清粪而被确诊病例的诊治经验,所以立即安排王女士收住急诊病房进一步诊疗。
无巧不成书,住院第二天,同一个病房里又来了一位和王女士症状非常相似而且居住王女士家附近的王奶奶。王奶奶年纪大了,特别喜欢在夏日傍晚和老姐妹们在树荫下聊天。邻居家里养了不少鸽子,最近又养了一些机灵乖巧的“八哥”。王奶奶就多看了会。可回到家后就开始有点头晕,慢慢出现畏寒发热。家属紧急陪着王奶奶到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因缘巧合,和王女士成了邻床病友。
急诊科徐英主任了解到这两例极为相似,而且都有鸟类接触史的病情汇报后,极为重视,考虑两例患者“鹦鹉热”可能性极大,如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立刻与该院呼吸内科支气管镜室取得联系,并亲自和家属沟通建议留取纤支镜检查肺泡灌洗液行NGS(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争取尽早明确病原体,实施精准抗感染治疗,家属也积极配合治疗。纤支镜检查第二天,两例患者NGS结果均“曝光”了致病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随后的精准治疗也让两位患者体温恢复了正常,头晕、乏力、肌肉酸痛的症状明显缓解。在病房里还可以经常听到王奶奶向王女士传授家常炒菜的“小秘籍”……
据了解,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目前已发现26个科,140多种鸟类可感染本病,而其中最易感的是鹦鹉类。病原体随病鸟分泌物和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并随空气、灰尘、气溶胶感染呼吸道导致易患人群发病。患者常有发热、头昏头痛、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少数可有呼吸困难、缺氧、昏迷等重症肺炎表现。
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秦海东主任提醒大家,亲近大自然,饲养鸟类都要注意避免接触病鸟,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宠物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且要经常对鸟类居住环境进行无毒化消杀处理,可以有效避免病毒扩散和传播。各位养鸟人需注意观察爱鸟的状态,如鸟儿出现倦怠乏力发热纳差,应注意自身防护。而即使鹦鹉、鸽子等表现正常,如果近距离接触鸟类或其排泄物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尽早治疗。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后,恢复良好。
通讯员 徐超 孙忠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