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下,产教融合如何“破圈”生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战略纲要,明确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
可以说,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而在传媒领域,教育与产业的融合,是由科技力量串联。
在媒体形态愈发多样的今天,传媒人才应该如何培养?未来,我们将如何应对产教融合新趋势?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3位传媒、高校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环境下的产教融合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技术促动 媒体与教育融合迎来发展新局面
在智能技术的催生下,媒体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进而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是时代使然。技术驱动与文化发展推动教育行业不断转型,提升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同样是时代的呼唤。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分会会长张志安看来,当下,国内不少新闻类院校已经走在了产教融合的前列,在媒介技术和传媒变革领域均进行了有效探索。目前,已有部分新闻院校围绕智能媒介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等,从学术研究、新闻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开拓。不可否认的是,产教融合的局面也同样因地区发达程度、媒体数字化技术的采纳和创新实践而受到制约。因此,新闻院校与媒体之间的产学研互通,总体仍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
在媒体与教育行业,产教融合为何能擦出火花?
张志安认为,在新技术传播场景中,媒体作为实践主体,主要扮演最前沿的拓展者角色,学界则主要是研究者和趋势的判断者,“两者之间是亲密的伙伴关系,通过互助、互通,用实践反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言会认为,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媒体和教育行业分别担任独特的角色。媒体行业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平台,成为检验传媒教育效果的重要评价者。新闻传播学院则是媒体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他相信,随着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教育和媒体行业的关系愈加紧密,尤其媒体从业人员的继续深造有利于推动产教融合,实现媒体和教育双向发展。
展望未来 探索联合培养助力产教融合
在媒体形态愈发多元的今天,传媒人才教育亟需培养多样型的智能媒体人才,将产教融合做强、做大,有深度、有广度、有融度,是未来双方发展的重要路径。
张志安建议,未来,产教融合的发展可以依靠项目导向、问题导向解决,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推动双方进行协作。
胡言会则认为,目前双方以项目制合作的形式比较有效,但局限也明显,无法实现全面融入,合作深度有限。他建议,今后双方可以探索联合培养、共同进行成果转化,真正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产业发展与传媒教育联动。比如,可以依托新闻传播专业“新文科”建设,整合资源,融合大数据和算法等科学技术,推动融合新闻、智能传播发展。
成都工业学院校长叶仲斌则从电子信息类高校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他说,在诸如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中,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加入传媒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概念;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打造一批懂传媒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教师,在课程中融入传媒元素;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将传媒与课程专业结合培养,以便未来适应新时代媒体需要,成为懂技术的媒体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实习生粟雪晴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