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鹅多用 浙江象山打造共富新招“鹅稻共作”

2022-06-03 10:05 中国新闻网   黄钰涵  阅读:314 

  中新网宁波6月2日电(林波 郁晶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里海荷塘田园综合体的青青新苗中,大白鹅的身影若隐若现,一派田园好风光。

  这是该县打造的“鹅稻共作”中的一幕。

  从走南闯北的东西部“协作鹅”到身经百战的“共富鹅”,象山县频频研究“一鹅多用”,打造共富新招,发挥大白鹅的最大应用。

  白鹅养殖是象山优势产业之一,因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经济性状优而闻名中国。

  目前,象山县种鹅存栏50万羽,年销售苗鹅1000万羽,全产业链年产值达5.6亿元(人民币,下同)。

  近年来,象山县立足白鹅产业优势,创新探索“白鹅协作”模式,北上、南下、西进,带动13个省份的2000余户低收入农户走上共富路。

  在一只只象山大白鹅“走出去”的同时,象山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一鹅多用”,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以橘树下养大白鹅为例,象山县与宁波市农科院合作,因地制宜让象山“红美人”柑橘和象山白鹅两大产业有机结合,探索“橘树 ”立体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更好地拓展空间、利用资源,提高生产者的综合效益。

稻田里的象山大白鹅(资料图)。 黄黎娟 摄 稻田里的象山大白鹅(资料图)。 黄黎娟 摄

  据象山文杰大白鹅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文杰介绍,橘树下养的象山大白鹅,70多天就能长到4.5公斤,在市场上至少能卖24元/公斤,“除去鹅苗和一些饲料成本,两个月养一只鹅能带来50元的利润。”

  “今年我的水稻田里养了500只象山大白鹅,能够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明年打算再多养一些。”据里海荷塘田园综合体负责人朱文荣介绍,“鹅稻共作”是指水稻收割后,在水稻田的空档期里放养大白鹅进行稻—鹅生态循环养殖。

  据介绍,稻田的青草可以给大白鹅提供饲料,而大白鹅产生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不仅减少了肥料成本,还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水稻田的单亩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朱文荣说:“这样生产出来的大米、鹅肉、鹅蛋也相当优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2021年,朱文荣开始试验“鹅稻共作”的生产模式。虽然仅试验了一年,但他已尝到“鹅稻共作”带来的“甜头”。

  按照象山大白鹅平均70多天的生长周期,稻田一年的空档期可以养2批。如果每亩田养30只鹅,鹅苗成本20元/只,其他成本30元/只,一只鹅可以卖90元左右。

  “除去成本后每亩地一年净赚约2400元,这还没算上因养鹅而节省下来的稻田除草、施肥的成本,水稻田的单亩收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朱文荣直言,生态循环养殖的模式,不仅在经济上获利,也能让稻田可持续发展。

  据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禽所副所长陈淑芳介绍,自“非粮化”整治推行以来,许多原本种植花木、果树的土地回归到了“产粮”的角色,而“鹅稻共作”的生产模式恰好能弥补这一转变带来的收入落差,用大白鹅为农民添一笔额外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让更多“良田”回归“粮田”。

  据悉,2022年象山县使用“鹅稻共作”养殖的大白鹅有近30万只。

  “‘五一’期间我们已经组织售卖了一批,市场反应很好,经济效益明显。”陈淑芳表示,后续将持续加强“鹅稻共作”生产模式的示范和推广,为更多农民增加收入。(完)

【编辑:黄钰涵】
2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