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5月28日电 (阿琳娜 李晓春)记者27日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刘延琳教授主持召开的“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已通过成果鉴定。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刘延琳教授团队研发的2株本土葡萄酒酵母菌种及其产业化成果实现了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从0到1”的突破,解决了中国葡萄酒产业长期以来依赖进口酵母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隐患与产业风险,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微生物种业”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填补了中国葡萄酒酵母从自主研发到规模化产业化应用推广等一系列空白。
针对中国葡萄酒产业长期以来依赖品类单一的国外进口葡萄酒酵母这一困境,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刘延琳教授团队二十多来坚持不懈进行本土酵母资源的收集、鉴定、挖掘、优选,建立了保藏2万余份本土葡萄酒酵母的种质资源库,开发了典型特征突出、综合性状优良、功能细分的系列本土酵母菌种30株。
经过研究测试,CEC01和CECA这2株中国本土优良葡萄酒酵母菌种具有耐受力强、发酵力强、香气表达力强等特点,率先于2013年至2014年进入产业化应用,现已实现对进口葡萄酒酵母30%的国产化替代。经过规模化产业应用,这2个菌种生产的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已批量出口至欧洲传统葡萄酒主产国,提升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
由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陈坚院士,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白逢彦研究员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科技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成果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该研究相关成果累计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件,成果已推广应用到上千家葡萄酒、果酒企业,覆盖30多个省区,并辐射带动了其它果酒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增加果农收入,促进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