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报记者 李腾飞 报道】5月,北京部分城区疫情反复,很多市民开始居家办公,城市车流没了往日的湍急。在亦庄的道路上,有人开的车少了,这让“没人开的车”可见度大幅提升。作为中国对待无人驾驶最为友好的地方之一,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成了很多智能驾驶企业的试验场。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民营企业面临多重经营压力。但正如疫情催化无人驾驶技术加速进入公众视野,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机遇也在孕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他们又该如何扎稳脚跟,适应环境变化,在逆境中谋发展,这些挑战都考验着中国民营经济的韧性。
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出租车在路上行驶。(受访者供图/《中国新闻》报 发【居家不停工 自动驾驶打造智能出行】
“测试车辆提示乘客出示健康码,免费提供口罩和消毒纸巾,每次完成订单均全车消毒,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疫情期间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安全。”小马智行首席运营官王皓俊对《中国新闻》报表示。
一个月前,小马智行率先取得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首批“无人化示范应用道路测试”通知书,获准向公众提供“主驾位无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有了这张通行证,小马智行的测试车就可以在北京市经开区60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开展无人化Robotaxi,乘客可通过手机App呼叫一台主驾无人的自动驾驶车辆,去往亦庄的多个地铁站口,公园、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以及重点商圈和住宅小区。
近年来,自动驾驶行业的热度持续上升。在抗疫过程中,无人驾驶车在多个场景广泛应用,大大激发企业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整个产业链的关注度达到新高度。一边是蓝海赛道的竞争,一边是疫情防控的压力,如何在保证员工健康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正常运营,这是当下最现实的问题。
今年4月,小马智行中标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出租车经营许可的自动驾驶公司。
“同时,我们与另一家出行业务企业签署战略合作以及投资协议,大部分前期谈判以及准备工作都是在线上进行的。”王皓俊介绍,目前小马智行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的研发中心均运转正常,虽然这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冲击,但公司总体研发运营效率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据了解,自上海在一季度末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以来,小马智行员工在沪实施居家办公,期间充分利用网络会议等方式,分解任务,同时利用北京、广州公司资源开展车辆实测验证,努力做到员工居家不停工。
截至4月底,小马智行在全国已累计完成20万公里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里程。“未来企业还将对无人化场景进行多重技术验证及迭代,为今后自动驾驶技术更为广泛的市场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王皓俊表示。
【关注“短急频小” 科技金融精准“输血”小微企业】
2020年春节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91科技集团首先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一般来说这时是业务淡季,但我和公司的业务人员接到很多贷款咨询电话。我们判断疫情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小微企业。”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向《中国新闻》报回忆。
疫情突然暴发,很多地方生活按下暂停键,中小微企业脆弱的抗风险能力瞬间显露。2020年2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曾联合调研了995家中小企业,数据显示,85%的企业账上余额仅够维持3个月。
更加严峻的是,小微企业遭遇“融资难”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其抗冲击的能力,还会进一步对经济和就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充分履责,改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
“我们一直关注国家的政策动态,91科技集团是行业内最早复工的金融科技企业之一,这也帮助我们获取更多客户,抢占了先机。”许泽玮介绍。
为了给中小微企业及时“输血”,91科技快速优化“金融小助手”App,并推出小程序版本,让有贷款需求的企业能够通过该软件将需求前置,运用大数据分析为他们匹配合适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同时也将原来很多需要线下跑的流程线上化。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用户需求画像,将用户需求精准对接到传统金融机构,打破传统金融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许泽玮说,原来这些客户贷款可能需要1至3个月的时间,经过程序优化后可以缩短到1至3天,甚至当天就能审批。同时,业务线上化也减少了接触,更有利于疫情防控。
今年以来,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其中提到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
如何让这些金融支持更精准地服务中小微企业?许泽玮建议,通过供应链核心企业数据和信用,结合企业经营场景,推出各类疫情期间特色贷款产品,如“抗疫贷”“开工贷”“物流贷”“租金贷”等产品,提供高效融资解决方案,帮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服务好小微企业“短急频小”资金需求。
5月16日拍摄的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超市内,市民在选购蔬菜。该超市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居家催生囤货 数字化商超从容应对】
4月23日下午,随着北京双井地区疫情管控的消息刷屏网络,物美超市双井店线上订单突然起跳,线下客流也明显增多,果蔬生鲜、米面粮油等物资库存告急。
不过,物美双井店店长宋飞飞并没有因此而手忙脚乱。次日早上超市开门,前晚被“清空”的货架已被新送到的物资填满。
原来,超市通过多点DMALL OS的AI智能补货系统监测到蛋奶生鲜等生活必需品已低于门店满陈量要求及库存基数,便自动触发补货需求。随后,从北京物美南皋物流中心送来的商品启动运送,顺畅地摆上了双井店的货架。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加速了消费行为与商业环境的改变。而疫情之下,“囤货”让消费者的需求从线上线下同时涌来。如何保证供应链不崩溃?这更加需要数字化提升商超运营的效率。
多点DMALL首席营销官刘桂海对《中国新闻》报表示,其通过DMALL OS提供零售联合云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零售商和品牌商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目的就是让决策更智能、流程更精简。
据介绍,通过Dmall OS数字化系统按路区分单,能优化配送线路,大大节省物流配送来回周转时间,让更多订单更快送达。
疫情之下,传统商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这也是中国经济全面走向数字化的缩影。如何以5G、大数据、物联网为新基础设施,从容应对疫情影响和时代变革对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中国民营经济仍在实践中探路。
(完)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