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江淮水,横亘中国;巍巍大别山,砥柱乾坤。
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百年间,我们党领导人民和军队,书写了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黄安谣》,道出了黄麻起义的火热场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黄安改名为“红安”。有人说,红安的“红”,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出了200多位共和国将军,更是因为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安徽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这里,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萌芽、成长、壮大;在这里,108位开国将领阔步启程;在这里,十万金寨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身。
在河南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纪念广场,密密麻麻的英烈名单下,是枪林弹雨中大别山儿女的大无畏身影,对面英雄山上的“八面红旗”在朝阳映照下高高飘扬。8面红旗,代表了从鄂豫皖苏区走出的8支红军部队。
大别山是红色的山,也是绿色的山。革命年代,老区人民永跟党走,矢志不渝,前赴后继,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铸就了光耀千古的大别山精神。新时代里,老区群众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绿色发展。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别山地区近年来彻底甩掉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帽子,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73岁的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做梦也没想到在家门口能吃上“旅游饭”。他把老屋辟为了土特产商店,卖卖河鱼河虾、茶叶笋干,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干事的劲头也越来越足。只要肯动手、踏实干,我相信好日子还在后头哩。”陈泽申笑着说。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