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柳州5月20日电 题:老师傅谈“螺蛳粉灵魂”酸笋的制作:一摸一闻就知道品质
中新网记者 蒙鸣明
被誉为“螺蛳粉灵魂”的酸笋,随着螺蛳粉的走红而被大众广泛接受,其酸爽、脆口、独具特色的气味,让众多食客“闻着臭又爱吃”。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食材,其制作工艺却很难把控。
在“人类快乐”螺蛳粉品牌的原材料生产车间,接过父亲手艺、已经从事酸笋腌制工作近20年的陈思明正在查看每一坛酸笋的腌制情况。
“笋子放进坛子腌制后,要时刻留意酸水的变化,平均每两三天就要查看一次,缺水了就要及时补水和调整。特别是遇到南风天、高温闷热等特殊天气,更要时刻注意。”陈思明说。
今年只有39岁的陈思明已经是酸笋腌制的老师傅了,上世纪80年代,其父亲就是掌握腌制手艺的国营罐头厂厂长,后“下海”自建酸笋加工厂,陈思明从10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酸笋的腌制。
5月20日,陈思明(右)在企业指导工人。 黄曼宇 摄“父亲的管教很严厉,如果忘记一个步骤都会招致劈头盖脸的责骂。有一次放竹笋之前没有洗干净手,被父亲看到,他直接挥竹鞭打过来。”陈思明提起父亲神态显得很崇敬:“父亲的严厉是对的,上好的食材必须一丝不苟制作。”
在陈思明看来,从收购竹笋、运输储存,到腌制器材的选择,再到腌制时间的把控,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酸笋腌制的成败和质量。“比如用塑料桶和瓦缸来对比,瓦缸腌制出的酸笋在口感、味道上明显更胜一筹。但传统瓦缸腌制成本较高,很多厂家都不愿意用瓦缸腌制。”
虽然已经带出很多徒弟和熟练操作的员工,每天出厂的数万斤酸笋,但每一坛陈思明仍然要亲自把关,亲手检验。
“酸笋要腌制3个月以上才是最好的,能够存留一年以上。当腌制成熟,打开酸坛的盖子,只要一闻到那股气味、伸手一摸,就能判断腌制的酸笋是不是达到品质上的要求。”陈思明对自己的酸笋腌制技术非常自信:“酸笋不仅在腌制技术上要把控好,口感和外观也要赏心悦目才行,我们现在选用的都是大头笋,只要笋中部最好的部分,切成均匀的条状成品。”
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快乐”螺蛳粉品牌腌笋监制人的陈思明,在如今化机械流水线生产袋装螺蛳粉的当下,依然坚信传统制作工艺的不可取代。
“科技设备可以让各种食材的配比精确到克,但在酸笋腌制中,老师傅的经验还是很关键,在自然发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传统工艺去辅助,味道才能更纯正。”陈思明说:“马上又要到竹笋成熟的季节,今年打算把我父亲请回来,老师傅的经验真的很关键。”
人类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螺蛳粉的“灵魂”也是一样,不同的发酵工艺和细微的环境变化都会对酸笋的口感产生影响。如今,随着袋装螺蛳粉的品牌越来越多,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品牌开始追求在口味上的突破,更接近传统或更接近现煮的味道。
而作为“螺蛳粉的灵魂”的酸笋,则成为袋装螺蛳粉企业追求独特口味的重要抓手。
腌笋监制人陈思明在办公室查看资料 黄曼宇 摄近年来,袋装螺蛳粉的销售火爆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螺蛳粉原材料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广西柳州市,由于经济增效明显,很多村民已经砍掉之前种植的桉树,改种能丰产笋子的竹子,每亩能产生近8000元收益。
柳州螺蛳粉产业近年持续快速发展,据柳州市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501.6亿元,同比增长40%。并已经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带动30多万人就业。带动原材料基地规模达到55.2万亩,助力20多万农村人口人均增收近万元。(完)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