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军乐摇琴 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库供图
【博览荟】
在清代,外国传教士在来华活动中,把西方文化引入了紫禁城,音乐即为其中之一。多位帝王对西洋音乐颇感兴趣。如康熙皇帝以传教士为师,在宫中学习西方乐器演奏知识;乾隆帝则在紫禁城内组建了一支西洋乐队,以传教士为指导教师,组织宫中人员演奏西方乐器,并在特定的场合进行表演,达到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
清代西洋乐队奠基于康熙时期。康熙精通律吕,亦喜好西方音乐。据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撰《南怀仁的欧洲天文学》第二十五章“音乐”记载:1676年,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Thomas Pereira)受康熙之邀,在宫中演奏了风琴和古钢琴。这些乐器都为早年欧洲传教士进献。康熙从西方音乐中得到了极大的享受,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据法国传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撰《康熙皇帝》记载,康熙皇帝为了学习西方乐理,启用了徐日升。徐日升用汉语编写了教材,并指导工匠制作各种西洋乐器,还教康熙皇帝用这些乐器演奏了两三支乐曲。而这些西洋乐器,则在宫中保存下来,为乐队成立奠定了基础。
同样对西方音乐饶有兴致的乾隆皇帝,也在宫中组建了西洋乐队。清代官员允禄、张照等撰《御制律吕正义后编》之卷首档,记载了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张照推荐几名懂东方乐律的传教士,为组建宫廷西洋乐队做准备。张照在回复奏章中说:“臣问得西洋人在京师明于乐律者三人,一名德理格(Theodorico Pedrini,意大利籍),康熙四十九年来京;一名魏继晋(Florian Joseph Bahr,德国籍),乾隆四年来京;一名鲁仲贤(Joannes Walter,捷克籍),今年十月内新到”。张照又说,德理格年已71岁,还曾经犯过罪。因此,他很可能向乾隆帝推荐魏继晋、鲁仲贤作为乐队的教师。
宫廷西洋乐队的成员很可能为宫中小太监。如据《乾隆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记事录”记载,乾隆七年(1742年)七月十九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请鲁仲贤认看大拉琴(低音提琴)、长拉琴(大提琴)各一件。乾隆随后下旨,要求鲁仲贤教内廷小太监上述乐器演奏方法。另据《乾隆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牙作”记载,时年七月二十三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高玉等交琵琶十件、弦子六件、小拉琴十件、长拉琴一件、西洋箫(长笛)大小八件、班竹板三块、笙一件”。乾隆帝随后下旨:“着交与西洋人认看,收拾得时即在陆花楼教小太监”。
乐队的人数可由宫中制作队服的相关史料推断一二。据《乾隆十四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之“盔头作”记载,乾隆帝于时年(1749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下旨:“西洋乐人十四名,做衣裳十四分,先画样,呈览准时再做”;十二月初八再下旨“西洋乐人的靴子八只,着武备院成做;其扎巾八个(含随髯),交盔头作成”。由这段史料可推断出,乐队队员至少有14名,且队员的行头包括衣裳、靴子、扎巾、随髯等。
乐队的乐器种类丰富。由上述活计清档可归纳乐器的种类有:大拉琴、长拉琴、琵琶、弦子、小拉琴、长拉琴、西洋箫、班竹板、笙等。
乐队的表演亦可见史料记载。如《巴哲格大使敬呈唐·若泽一世国王报告1752年出使京廷记》,记录了葡萄牙访华使团团长巴哲格(Francisco de Assis Pacheco de Sampaio)初见乾隆帝时受欢迎的场景:“大门口有音乐欢迎我。他们称其为欧洲音乐,其中包括大提琴、笛子和小提琴,演奏了一些神甫们教的小夜曲。”这些演奏的人员,即为宫中的西洋乐队成员。
另据《中西交通史》下卷之“第四篇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记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意大利滑稽歌剧《切奇娜》盛行于罗马,并由意大利耶稣会士传入宫中,深受乾隆帝喜爱。乾隆帝特命令组织乐队,专演此剧;并特建一院,形似舞台,布置的场景与剧中各幕相似,以便于耳听目赏。
此外,慈禧太后统治时期,宫中亦有西洋乐队。如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卡尔在《一个美国女画师眼中的慈禧》之“第二十一章 来到宫中的欧洲马戏团”中,回忆了陪慈禧、光绪在颐和园看欧洲马戏的场景。现场有两个乐队,均为中国乐师,他们用欧洲乐器演奏外国音乐。这两个乐队,一个由直隶总督袁世凯管辖,另一个由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爵士管辖。
综上可知,清代宫廷里的西洋乐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亦为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历程的宝贵资料。(周 乾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