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卫中心承担着“老、小、孕、重”患者的救治,全体护士进舱持续抗疫两月有余
从70后到90后,护士们今天在“战场”上迎来节日
记者 李晨琰
这一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承担了“老、小、孕、重”患者的救治,除了增设ICU床位以外,还增设了孕产妇、高龄、血透患者等病区。而这里的护士也几乎全体进舱持续抗疫已两月有余。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这群白衣战士从70后到90后,在战“疫”一线迎来了自己的节日,他们以行动践行着“提灯者”精神,他们说:“能看到病人顺利康复出院,这里的病人一天天减少,对我们来说就已经是和节日一样开心了。期待疫情尽早结束!”
70后血透护士:一定会坚持住,给年轻人做好榜样
市公卫中心血透专科护士李斓今年45周岁,自3月12日进舱坚守至今,她说:“我是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护士,我必须给年轻人做好榜样,带着她们一起抗疫。”
李斓曾参加过甲流和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让她始终临危不乱、应对有方。随着3月下旬重症患者的增加,李斓的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斓有时需要负责两层楼面4台血透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压力不稳、导管堵塞、位置移动等紧急情况时有发生,快速穿梭在病房里的她,一刻也不得停歇,检查调整仪器参数、清理废液袋、更换置换液……“重症患者情况瞬息万变,容不得半点闪失”。
长时间佩戴N95口罩加上高强度的临床工作,李斓体力有些跟不上。“毕竟年纪大了,还要三班倒,体力恢复确实比不过年轻护士。但我一定会坚持住,做好年轻人精神支柱。”
80后助产士:新生的喜悦能冲淡忙碌的疲惫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公卫中心已先后收治1000多位孕产妇。中心产房护理组组长李晓燕团队的重点工作,便是照护待产孕妇和新生儿出生后转运相关事宜。
抗疫过程中,让李晓燕印象最深的莫过于4月15日,她在一天之内指挥协调5名产妇自然分娩,协助6台剖宫产手术,她还有幸见证了本轮疫情首对“龙凤胎”的出生。
“那天出现产兆的孕妇比较多,一个宝宝刚转入新生儿室,电话就又一次响起,下一台急诊剖宫产手术要开始了。”李晓燕说,只记得那天自己在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三点一线来回奔忙,从上午8点忙到晚上8点。
“也不记得全身被汗水浸湿几遍了,反正脱下防护服后,绿色手术衣上都是大量出汗后留下的白色盐花。”虽然整个助产士团队都忙得精疲力尽,但新生的喜悦冲淡了忙碌后的疲惫,“看着那么多可爱的小宝宝,我们每个人心里乐滋滋的”。
多年的临床经验,让李晓燕深知生产前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迅速改变带来的情绪波动。针对部分“新手妈妈”产后初期容易出现低落、难过等不良情绪,李晓燕会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并安排妈妈通过手机视频探望有专人照护的宝宝。对预产期临近的准妈妈,她还会注意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让她们能够安心待产。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肥胖症等高危因素的新冠孕妇,李晓燕则会加强各项指标监测,随时与医生沟通,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
90后手术室护士:让病人感到了被自家孙女照顾的感觉
在战“疫”一线的专科护士队伍中,不乏来自手术室的专科护士,90后手术室护士林海微就是其中之一,自进舱战“疫”以来,她一直负责高龄及重症患者护理,贴心周到的护理,让不少高龄老人找到了亲人的感觉。
林海微清楚地记得,她刚进舱就负责护理一位80岁左右的阿婆。由于感染新冠,阿婆出现了腹泻症状,为了不弄脏床单,她准备穿上成人纸尿裤。可拆开包装却发现,子女准备的纸尿裤是婴儿款,阿婆性格内向,不想麻烦医护人员,准备将就着穿。
这一幕正巧被细心的林海微看到,她立即从库房找来备用的成人纸尿裤替阿婆换上,贴心的举动让阿婆十分温暖。此后,林海微发现阿婆在病区“举目无亲”,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也不会使用,平时也是沉默寡言。
于是,林海微只要进舱上班,无论多忙总要抽出时间陪阿婆拉拉家常,或者帮阿婆联系家人报平安。为了感谢林海微亲人般的护理,阿婆用颤抖的手给她写了封感谢信,“林护士主动关心、态度温柔,帮助老人解决困苦,谢谢!”
林海微还参与收治过一位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且需要定期血透的老伯。由于血压偏高,为防止跌倒和意外情况发生,老伯的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解决。
虽不能下床活动,但老伯神志清醒、交流无碍。有一天,他不慎将排泄物弄在了床上。林海微发现后,立即为老伯擦身换衣,并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事后,老伯告诉林海微,有一种被自家孙女照顾的感觉。也正是这一句话,拉近了他们的距离。“老伯出院那天我正好上班,是我搀扶着把他送到车上,至今老伯挥手告别的画面我还历历在目。”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