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7日电(董兆瑞)排队测核酸还能读诗词,在网络上,北京海淀高中生设计制作的“最诗意的两米线”刷了屏。“好棒的创意”“赞,希望能够推广”“优秀的年轻人”,网友们纷纷为这位同学点赞!
最近一段时间,排队测核酸成为了北京市民的日常。面对来势凶险的疫情,了不起的首都市民不仅识大体、顾大局,积极配合各项防控措施,还用智慧与诗意绘就了一道道城市“风景线”。不只是“最诗意的两米线”,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
有趣又有爱 朝阳这个地方“两米线”长这样
“谢谢大白”“转角遇到你”“保住绿码,加油”......粉笔字和粉笔画组成的“两米线”变成了朝阳区劲松西社区美丽的趣味线、文明线。
疫情防控期间,“两米线”是健康线,更是丈量文明、衡量责任的标尺。为守住居民的“安全线”,工作人员想了不少办法,除小喇叭广播提醒、工作人员引导外,劲松西社区的志愿者和居民用粉笔创作了这样有新意的“两米线”。
劲松西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最初这个创意启发来自小朋友:“排队太烦躁了,刚刚好院里几个孩子在玩粉笔,所幸就画吧。”小朋友们通力合作,在“两米线”间距里写下“加油”“胜利”等期待抗疫胜利的话语。
“希望这些两米线能引起大家关注,排队时低头看看,自觉遵守起来。”工作人员表示。
海淀小伙:“我给阿姨做了个登记神器!”
5月5日早上八点,海淀区曙光街道金雅园社区金庄甲1号院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收到一个特别的“登记神器”。
社区里11岁的学生赵子越放假在家,细心的他发现每次核酸检测登记时,社区登记的工作人员总会因为角度不合适需要反复扫描,很不方便,于是回家后在家长的鼓励下动手制做了一个“登记神器”。
赵子越年龄不大,但动手能力很强,热熔胶枪用起来都不在话下。据了解,“登记神器”完全由赵子越独立动手完成,还设计有放置身份证的卡槽,既能放得稳,也能扫得准,提高了登记效率。
“这个神器真的太及时了,太阳大的时候,室外扫描有时比较困难,有了这个神器真是方便多了。”现场工作人员说。
“我住在这个院儿,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我希望能够为守护我们的大家庭贡献一份力量。”赵子越说。
6秒完成这款登记“神器” 为朝阳核酸采样“提速”
5月7日,朝阳区启动新一轮区域核酸检测。在呼家楼街道呼家楼北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一款登记“神器”帮助工作人员提高了核酸采样的登记速度,6秒即可完成信息登记。
这款登记“神器”为一个“M”造型,由泡沫制成。面对居民的一面写有“身份证放置处”的提示语和引导箭头,中间的凹槽里有一个放身份证的卡槽。信息登记时,工作人员的手机放置在另一面保持不动,当居民把身份证放进卡槽时,手机摄像头正好可以不偏不倚地进行扫描登记。“我们制作这款小装置时,就提前考虑了身份证和手机摄像头的对焦问题,在摆放时又考虑了光线问题,这样登记时,身份证位置固定,手机固定,还不受光线干扰,信息登记就能方便又快捷。”呼家楼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登记台和登记“神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定时消杀,确保安全。”
“登记神器”在成为工作人员好帮手的同时,也受到了居民点赞。“为了加快核酸采样的速度,社区想了不少办法。‘登记神器’很方便,也减少了我们排队等候的时间。”呼家楼北社区居民刘一芳说道。
东城小小志愿者 童谣宣传测核酸
“太阳光金亮亮,小喇叭唱三唱,天天家园核酸点,我们等你来。拿出手机扫一扫,两米间距要站好。健康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核酸来保障!”最近几天,一首童声改编版的《劳动最光荣》回荡在东城区永外街道天天家园社区。
社区书记王海燕介绍说,唱歌的小朋友尚垲杰,小名叫糖豆。看到测核酸的“大白”、维持秩序的“红马甲”、“蓝大卦”志愿者守护社区,今年7岁半的糖豆也想出一份力。小朋友和家长的热情得到了社区的回应,为了保证安全,大家想到让小朋友把核酸检测信息改编为童谣,用这样的方式参与志愿服务。
听着喇叭里面传出自己的声音,糖豆很是兴奋。他借来社工的红袖标,拿着小喇叭,有模有样地在小区里一圈圈转起来:“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快来做核酸喽!”
海淀阿姨用画笔记录核酸检测温情瞬间
赵阿姨是北下关街道农影社区的一位居民,每次社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她都准时下楼,有序排队等待。有天,她在居民微信群里发了一幅自己的画作,画中描绘了社区核酸检测现场志愿者们工作的场景,暖暖的颜色使整幅画面有爱且温馨,获得了群里的居民们的点赞。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赵阿姨做完核酸后,都会在场地一隅拿起手中的画笔,勾勒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作诞生的同时,赵阿姨作画的模样也为社区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景致。
居民们有序排队、保持两米线间隔,志愿者拿着自制的小工具引导居民提前扫码,这些暖心的瞬间都被赵阿姨一一用画笔记录下来,展现了社区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的场面。
赵阿姨用她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现在特殊时期、特定环境下,人们友爱、互助、奉献的一面,让更多人看到疫情下的暖心场景。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