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路与醴陵通,溪上长亭草木中。行尽江南有山处,门前隔水是湘东。”四月春光里寻访于湘赣边,脑海中不时想起这首宋代诗人阮阅写下的《湘东驿至萍乡》。
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的这片狭长地带,是著名的革命老区。20世纪20年代,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秋收起义等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大事件就发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百年流逝,山河巨变。如今,这片红色老区已成发展新区,湘赣人民在这里合作谋发展,携手惠民生。
4月19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境内的萍水河(渌水)金鱼石区域,阳光洒在水面上,河水荡漾,倒映着岸边绿树和垂钓人的身影。“好水质哦,感谢江西老表!”一群来自湖南省醴陵市的三级河长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这是两省边界上的河长们在进行水质巡查。
发源于江西杨岐山的萍水河,西流经过萍乡市主城区后,再经31.345公里的湘东河道,注入湖南境内,成为渌水河的源头。
眼前这条碧波清澈、两岸花红柳绿的跨省河流,在数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流经百年煤都萍乡城和老工业区湘东区后到达国家考核点金鱼石断面时,它已浑浊不堪,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状态。
渌水(萍水河)的可喜变化,是赣湘跨省合作治理的成果。
2019年7月,江西、湖南两省政府间签订了《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赣湘对赌”协议,将保护渌水流域生态环境作为两省的共同责任,在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协力治污。双方约定,以金鱼石断面水质为依据,若当月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Ⅲ类,由湖南省补偿100万元给江西省,反之,则由江西省补偿湖南省,补偿资金在每年四月底支付,协议有效期为三年。
“这是一场‘对赌’,更是一场生态保护战,赢则双方得利,输则两败皆伤。”萍乡市湘东区河长办主任邹勇说,当时签订协议,30余公里的河流治理工程之大、投资之多,给上游以工业为主要产业的湘东带来沉重压力。
是压力,更是动力。湘东区进一步加大了对河流治理的力度。在经过与醴陵方面多次沟通谋划后,最后编制出萍水(渌水)“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摒弃以往单纯的以河治河、筑堤防洪的治理观念,用“系统治水”的理念,在长期推行河湖长制下,全面恢复和打造生态幸福河湖。
扩建城区污水处理厂,升级老旧污水管网,在沿河村庄分别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关停沿河两岸500米范围内养殖场、采砂场,淘汰和整治重污染高耗能企业;推进岸滩生态治理工程,开展清淤疏浚、恢复湿地、生态护坡、水草涵养等综合治理……累计14.57亿元资金投入到河流“两个修复”中。
“钱投入河里,没有‘打水漂’。”邹勇说。从协议签订以来,在国家考核金鱼石断面已经持续33个月,水质达到Ⅲ类甚至Ⅱ类标准。
为强化对上游治理作为和下游成果保护的监督,从2020年9月起,湘东与醴陵还建立起联合跨界巡河模式,由双方县区一级河长办组织,边界处的乡镇、村级河长开展“多走1公里”的交叉巡河护河行动,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引导各界参与治理机制,两地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和民间河长、志愿者共同参与渌(萍)水保护。
在湘东区荷尧镇狮子坝,清亮的河水从坝体上淌下。邹勇告诉从醴陵来的河长们,因为沿河的村庄住户多,所以不仅是镇里,几个村庄也各自建有小型污水处理厂,湘东目前有28个沿河村庄都建了污水处理厂。“村里建污水处理厂,很不容易!”醴陵市王仙镇大屏山村的河长朱伟萍惊叹。
从两省之间签订“对赌协议”以来,湖南已经按约支付江西补偿资金2900万元。“现在的河水好得很!以前的河水,洗手都不行。”在湖南省醴陵市内的渌水河畔,正在河边垂钓的71岁老人曹家年告诉记者。同样的幸福,也在上游的湘东人身上体现,借着河流治理后的成果,在湘东的萍水河两岸,海绵植物培育基地、草花基地、半程马拉松赛道等一批项目落地,形成了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20公里生态河流走廊。
在这场赣湘跨省合作治理母亲河的“对赌”中,赣湘两省都是赢家,赢来了生态效益和百姓的笑颜。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朱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