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面对疫情吉林“00后”在“台前幕后”奋力成长
中新网长春5月4日电 (孙博妍)今年18周岁的李薪沣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他的“成人礼”。今年生日,他没有收到生日蛋糕、鲜花和礼物,却收获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这轮持续近两个月的疫情,是吉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今年毕业的李薪沣在一家科技公司实习。吉林省本轮疫情暴发后,他加入了公司的无人机义务消杀队,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8点,进入封控小区消杀。
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李薪沣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原本瘦弱的他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整个人瞬间壮了一圈。“疫情发生初期,只有一个记忆——冷。因为要一直操控无人机,不能带棉手套,在室外戴医用防护手套更冷,经常手被冻麻。”
李薪沣告诉记者,只有在和其他队员轮换操作无人机的间隙,才能搓搓手缓解刺骨的冷。他还笑称,在室外要不停地跺脚,本来肢体不协调的自己最后还会跳了“踢踏舞”。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李薪沣又主动请缨当起了志愿者,帮助公安机关进行无人机法制宣传。“我也可以为国家做点事了。”
马瑞阳正在接热线 受访者本人供图较李薪沣年长几岁的马瑞阳也在抗疫过程中体会到了“成长的味道”。目前,她是吉林省12320卫生热线电话接线员。
说起来,马瑞阳和这份工作还有一段“渊源”。2020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马瑞阳还是一名大学生,因不了解政策而感到焦虑,便拨打热线寻求了帮助。
“热线话务员帮助我了解了详细的隔离政策,疫情的管控要求,缓解了我紧张的情绪。所以毕业后我也选择了这份职业,希望帮助更多人。”马瑞阳说。
吉林省暴发本轮疫情后,马瑞阳每天都要和时间赛跑,抢时间吃饭、上厕所、了解政策。在她整洁的桌子上,常备着润喉糖预防咽痛。
每天大量电话也会让她感到疲劳,但这个年轻人都会调整心态耐心为市民解答问题。“我要应对好这场考验。”马瑞阳知道,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披沙拣金。
4月28日0时起,长春市、吉林市逐步解除社会管控。此后,咨询出行政策的电话变多了,马瑞阳每天的电话量从100多激增到200多、300多……面对更大的工作量,马瑞阳反倒高兴了,因为她知道,这座城市在慢慢恢复健康。(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