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2-05-03 10:04 经济日报   孙静波  阅读:424 

  天问一号、北斗导航、嫦娥探月……每一次“飞天”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航天人的艰辛付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技术工人何小虎总是穿着一套印有“中国航天”字样的藏蓝色工装。他说,穿上这身衣服,就要对产品质量负责。

  何小虎一直从事以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相关零部组件的机械加工工作,被人们形象地誉为火箭心脏“钻刻师”。产品精度直接影响火箭发动机及飞行器能否精准入轨,丝毫差池都会导致火箭发射的延误甚至失败。

  对何小虎来说,“钻刻师”的“钻”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在火箭发动机的涡轮泵和推力室相关零部组件精确加工的专业技术领域,“钻削”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另一方面,“钻”还有钻研的含义,“希望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继续钻研技术,把发动机制造得更加可靠稳定。”何小虎说。

  在长三乙火箭发动机喷注器架的生产过程中,有一项产品的技术精度仅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且在机床上无法测量,初期试加工合格率仅为20%。何小虎啃起了硬骨头,经过半个多月的试验、摸索、查阅资料,提出了“设备稳定性”的加工概念,准确掌握机床最理想的加工时间段进行精密加工,这个思路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加工方法,开创了工厂超精密加工的新方法,第一批次试加工时合格率就达100%。

  “年轻人要有一股多干事的劲头,要敢于知难而上。多承担一项任务,就多一个增长才干的机会,吃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的过程,这是不可逾越的人生发展阶段。”何小虎说。

  被誉为“航天钻头”的全国劳动模范曹化桥是何小虎成长路上的“助推器”。何小虎说:“曹师傅最拿手的是在直径一尺多的部件上,钻出2000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直径的小孔,最小的孔直径只有0.12毫米。为了保护视力、不影响生产,他从来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不看电脑,几十年如一日。”

  老一辈的航天人对事业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何小虎受益颇多。现在他可以操作10多种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数控机床,利用最先进的数控加工手段完成微米级的产品加工。他在反复实践中还总结提炼出了集成加工法,有效地保证了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喷注系统的稳定性,解决了制约工厂10余年的生产瓶颈,每年降本增效约100万元。

  如何通过创新实现航天发动机的高质量,是航天人必须承担的责任,而创新的来源是对加工基础技术的深入研究。

  传动轴是调节发动机方向的关键零部件,其中72齿的精密程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变轨精度。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精度?何小虎通过查找资料和技术方案论证,利用高精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实现了该产品的加工技术创新,将原来八道加工工序缩减为两道,使产品的加工合格率和准确率提升至10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主动提出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网络授课,停工停产期间共组织开展了8次网络技术培训。网络课程累计有2000余名职工收听收看。如今,他带领着“95后”“00后”这个年轻的团队,正潜心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他总告诉刚入行的年轻人,航天产品,质量至上,要有理想、有目标,并将个人目标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来,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

  对于未来的计划,何小虎说:“我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掌握新的技术,与年轻人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 【编辑:孙静波】

3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