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优质教育资源让山区师生的生活变了样

2022-04-29 09:53 中国青年报    阅读:372 

  当“优质均衡发展”遇上山村学校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作为一名北京市最偏远山区的语文教师,身处其中,我觉得自己受益良多。”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中学语文教师邓小琴说。

  北京是优质教育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但是,由于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北京各区县、各学校之间也存在着不均衡。仅以有着北京“教育高地”之称的海淀区为例,优质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同时,由于辖区较大,而且农村地区所占面积也很大,海淀区内的教育存在着城乡不均衡和校际不均衡的状况。更何况,北京的远郊区县还有很多山区学校。

  曾经,学区房、择校热等成为了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的顽疾。

  2011年,北京市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承诺到2015年16个区县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签署“备忘录”的第二年,北京便颁布了被称作“史上最严”的“禁奥令”,取消“共建”、就近入学、九年一贯制、优质高中指标分配、高校及科研机构支援中小学、中考中招改革……一系列政策实施之后,北京的教育变了样。

  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后,北京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着优质均衡迈进。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山区师生的真实生活有哪些变化呢?

  “首先表现在思想上的变化。”邓小琴说,学校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前沿的政策、理论并不偏远,“学校领导会及时把政策带回我们山里的‘家’,并进行精准的解读。”

  老师们还会进行组内分享、校级展示等方式对政策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最终让政策结合学校的学情“落地开花”。

  对于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通常会出现“单打独斗”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实施了学区制。

  “学区制出现以后,我享受到了来自库北学区的优质资源。我们建立了库北学区语文组,交流探讨、资源共享,也可以协同备课、组卷小测,亦或是定期展示交流。”邓小琴说,尤其是在协同备课方面,由研修员牵线,请市里的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大家庭”式的团结协作,为老师提供了更多资源支撑。

  更多的支撑、更优质的资源结果就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路走来,我本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邓小琴说,如今,作为区级骨干和教研组长,对于年轻教师的发展更是责无旁贷。在学校,她全权负责学校年轻教师的成长引领,在校外,则通过研修员给年轻教师找师傅、听评课、课例研讨、现场观摩。“我又是学习者。学中用,用中学,提高的不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更是学校语文组整体的教学质量。”

  所有的变化,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李嘉乐是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中学的初三学生——不老屯中学是北京山区的一所学校。在李嘉乐的眼中,他们的课堂不仅发生了变化,课余生活也变得丰富了——学生们不仅可以演话剧,学校有了服装社和轮滑社等让人眼花缭乱的社团。

  在学校的变化过程中,李嘉乐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我发现自己似乎比之前变得更加积极了,上课举手更加活跃了。”

  山区学校不再是教育的短板,山区师生的内心也变了样,正像邓小琴老师所说的那样,“作为密云区最偏远的山区教师,我很自豪。”(记者 樊未晨)

3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