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利用创新减少疟疾疾病负担,拯救生命”,呼吁通过投资和创新,寻找新的病媒控制方法、诊断制剂和抗疟药物等,从而加快全球抗击疟疾的步伐。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据世卫组织介绍,共有5种疟原虫会导致人类疟疾,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危害最大。疟疾最初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寒战等,通常会在被叮咬10天至15天后显现。如不及时治疗,恶性疟原虫所致疟疾可能在24小时内发展成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作为全球重大传染病,疟疾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估计有2.41亿例疟疾病例,疟疾死亡人数估计为62.7万人。在世卫组织划分的全球6大区域中,非洲地区受疟疾影响最严重,2020年该区域疟疾病例占全球总数的95%,疟疾死亡人数占全球的96%。据估计,5岁以下儿童占该地区疟疾总死亡人数的80%。
疟疾实际上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过去20年里,有效的病媒控制和预防性抗疟药物的使用等,对减轻这一疾病的全球负担产生了重大影响。2021年10月以来,世卫组织还建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其他疟疾传播中高风险地区的儿童广泛接种全球第一款疟疾疫苗RTS,S。
此外,疟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传播、防止死亡。世卫组织表示,现有最佳治疗方法是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中国在与疟疾的长期较量中,从中草药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积累和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向中国颁发国家消除疟疾认证,称赞中国从上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例、经过70年不懈努力到如今完全消除疟疾,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虽然人类已有不少疟疾防治工具,但疟原虫对抗疟药物产生耐药性等问题正在威胁人类抗击疟疾已取得的成果。今年“世界防治疟疾日”,世卫组织特别强调投资和创新,希望尽快开发出新的病媒控制方法、诊断制剂、抗疟药物和其他工具。
世卫组织表示,近年来,全球在降低疟疾负担方面的进展有所放缓或停滞,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需要采取紧急和协调一致的行动,使世界回到实现世卫组织全球疟疾技术战略2030年目标的轨道上来。
以实现“无疟疾世界”为愿景,世卫组织《2016至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提出,到2030年全球应争取将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在2015年的基础上降低至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