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上海方舱故事:一个馒头 一声“闺女”

2022-04-24 10:02 中国新闻网   房家梁  阅读:234 

  中新网杭州4月23日电(张煜欢 胡子裕)“实在不好意思,工作太多了,之前没空接受采访。”深夜,记者接起这通从上海打来的电话时,对面传来一个疲倦沙哑的声音,“就是我现在嗓子有点痛,今天一直在给患者疏导情绪。”

  声音的主人是浙大邵逸夫医院ICU护士长宫晓艳。自上海本轮疫情以来,浙江已累计派出万余名医务人员对上海进行支援,其中有1500余名医务人员进驻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宫晓艳便是其中一员。

医护人员在方舱的合影。 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 医护人员在方舱的合影。 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

  在此之前记者已联络了她两次,无奈方舱工作过于繁忙,采访时间总是错过。

  这是一位支援“老将”。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宫晓艳说,2020年初湖北暴发疫情时,她也参加了浙江支援荆门医疗队。两次支援,带来两重不同的感受。

  “之前在荆门时候,我们接触到更多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难度相对较高。这次在上海,病人们多是轻症,他们更多需要我们的交流、安慰和陪伴。”宫晓艳说,“我每天都要和很多患者聊天,满足要求,疏导情绪。”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东北的大姐赵红(化名)。“说是大姐,其实年龄应该同我母亲差不多。”宫晓艳记得,有一天,赵红在发餐时候找到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护士,可以再给我拿几个馒头吗?”

医护人员在方舱讨论工作。 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 医护人员在方舱讨论工作。 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

  因为吃不惯米饭,赵红心里格外惦记着馒头。于是宫晓艳跑遍了三个区域,想找寻午餐有无发剩的馒头,无奈直到交班时间都没有找到。

  “下次有多的馒头,我都给你留着。”交班前,宫晓艳对赵红“承诺”道。

  有一天,宫晓艳与队友正一起搬运物资、发放盒饭。这些体力活原本对她来说不算什么,然而前几日她因搬早餐时闪到了腰,此刻再弯下腰来便格外吃力。

  “闺女,腰闪了?阿姨来帮你按一按,我干推拿好几年了,手法是专业的!”一旁的赵红见状,连忙上前关心宫晓艳,就如对待自家女儿一般。身边不少病患也上前,帮助宫晓艳把剩下的盒饭一一分发到位。

  宫晓艳心中满是感触。感动于大姐的热情、真诚,感动于一个个看似渺小的个体,在方舱里相互温暖,彼此守护。

医护人员在方舱讨论工作。 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 医护人员在方舱讨论工作。 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

  在这段日子里,他们的确近似于“一家人”的存在。帮助上网课的学生们布置好网络,陪年长的患者唠唠家常,为年幼的小朋友们组织游戏……这些也都成为了宫晓艳和队员们的日常。

  在照顾患者之外,医护人员还有许多其他工作内容。大家工作结束回到住处时,通常已是深夜。“哪怕家人‘一再要求’,我也不忍心打电话吵醒早已入睡的他们,也怕他们听到我沙哑的声音而担心,所以只是隔几天发消息报个平安。”宫晓艳开玩笑说,“我已经被家人‘吐槽’了,总是联系不上。不过他们都很理解,我说这里一切都好,他们也就放心了。”

  让她感动的是,队员们在抗疫前线专心工作,留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大后方的同事们也在全力支持他们。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离大海不远,怕队员们晚上出任务时冷,医院总是问队员保暖衣物够不够;每日从驻点到方舱的乘车时间有数个小时,医院又为队员们想方设法采购U型枕……宫晓艳告诉记者,医院会不定时为队员们提供个性化的物资补给定制服务和心理疏导服务,还会给他们家属提供“一对一帮扶”,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完)

【编辑:房家梁】
2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