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非新冠患者的救治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对于医院而言,如何调整完善救治流程,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满足患者的需求,成为紧要问题。
4月1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了解到,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在疫情期间全面畅通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工作,在原有卒中救治“长海模式”上,按照医院有关要求,从3月30日以来,急诊接诊患者396例次,抢救危重症患者39人次,实施各类急诊手术23例次,静脉溶栓治疗6例次,在疫情特殊时期为急重症患者撑起了生命通道。
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
“我们要做好准备,疫情时期,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可能会增加,这是由于劳累、紧张、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大家要做好充分的救治准备,必须提速准备、提速迎战。”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刘建民主任不断强调。
3月30日上午11点27分,正值上海市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一位重点管控区域的居委干部黄女士在工作中突发言语不能及右侧肢体瘫痪,被120紧急送达长海医院急诊室。
该医院的脑卒中绿色通道立即启动响应!做流调、采核酸、多模式CT、血化验,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操作完成后,医生对该患者精准判断为小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随即对患者实施了静脉溶栓治疗。
从患者抵达医院到接受治疗,仅用时34分钟。治疗后,黄女士身体状况迅速好转,第二天已经能下地行走,第四天出院重返疫情防控一线。 长海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护士准备给患者溶栓治疗药物。 本文图片均由长海医院提供
4月11日,长海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再次接到急救预报,嘉定区某封控小区一名54岁中年男性突发头痛、呕吐,继而陷入短暂昏迷,在当地卫健委协调安排下紧急转来该医院。
患者抵达后,卒中急救团队快速实施精准评估,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杨鹏飞教授带领团队在导管室、麻醉科等多部门的快速协同下,全体医务在三级防护下完成了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杨鹏飞教授、张磊教授在三级防护下进行手术。
与此同时,护士长于龙娟按照绿道预案,开放缓冲病房、备好抢救设施、协调住院处快速办理患者入院手续,检验科紧急进行快速核酸检验等工作。从患者入院到手术结束仅仅花了2个小时。
制定医护患分流治疗方案
疫情期间,畅通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的同时,也给医院的疫情防控带来了压力。为此,长海医院完善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患者的救治方案,多措并举积极应对。
4月2日,一位36岁的患者辗转上海多家医院后急救转运至长海医院急诊室,后被诊断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梗死,病情十分危急。医院立即对其进行了手术取栓治疗,患者得以转危为安。
不料,患者术后的第四次核酸检测呈阳性。长海医院对此研判:存在院内传播的高危风险。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设病房、专人观察护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划定人员管控级别、制定医护患后续分流治疗方案等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刚刚完成通宵急诊手术的李强教授主动请缨,带领人员进驻传染科,对患者实施后续治疗,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居家调整的医护人员,也即刻返回科室,补位为其他在院患者进行治疗。
“我当时看到返院通知,心里就是着急,急那些辛苦的同事,急那些需要救治的病患。”护士张婷婷家住闵行,由于小区封控无法来院,后在警察的协调下,由丈夫开车重返救治岗位。
一周后,该患者由意识昏迷转变为可以行走,并转入相关医疗机构继续观察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情况。
“救死扶伤、服务军民”,年近花甲的丁素菊、周晓平两位科室老主任也主动请战、主动补位,在发挥老专家作用的同时,积极承担外派医护人员的工作。
她们给出的理由也朴素,“看到电视上广大党员、志愿者都忙碌在一线,我们也不能待在家里,要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听到患者家属说,“我们正是因为信任部队医院、信任长海,才把病人送来的”,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医护人员深情回应,“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