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
曾小峰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母义明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侯明 山东齐鲁医院血液科主任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50 年中国60 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4 亿,占总人口比例近40%1。与此同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者发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2。
许多慢性病有个特点:一朝诊断、终生治疗,为了预防和延缓并发症,降低慢性病的致残、致死率,患者需要“自我”管理。然而,不少患者并没有管理意识。
糖尿病
我国大约有1.1亿糖尿病患者,患者每年用药的费用支出平均在1-3万不等,如果自我管理较差,平均支出将会超出1.5倍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指出,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和器官都会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受损害,糖尿病管理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和学习相关疾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 用药随意性较大
✓ 不配合检测血糖
✓ 为了节省经济开销,反复使用针头
✓ 对疾病知识关注度不持久,缺乏疾病知识及系统性的数据管理
糖尿病自我管理:这七条要牢记
1、管住嘴:不是不能吃而是吃得合理,食物要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热量;以及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和适量蛋白质。
2、迈开腿:可以结合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一般30分钟左右,60岁以上可选择慢走。
3、常监测:最好将每次的监测结果做个记录,便于医生掌握治疗情况。这样的监测不仅仅是血糖高低变化,还应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监测,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心、肾、神经、眼底等相关检查。
4、学注射:胰岛素注射的部位包括腹部、胳膊外侧、大腿外侧等,不要只盯着一个地方,要轮替打,尤其是一天多次注射的,注射针头也不能重复使用,以免造成包括感染、脂肪增生等并发症,导致造血糖波动。
5、要减重:当体重超标或体重高低反复时,体内的胰岛素也会发变化,可能导致糖尿病发生。肥胖患者应注意减肥,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6、用对药:治疗药物包括口服药和注射制剂两大类,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年龄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在医嘱下更换药物。
7、好心情:对疾病控制要有信心,积极面对治疗,不要过度忧虑。
风湿免疫疾病
我国各类风湿病患者总数达两亿以上,其中强直性脊柱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发病高峰以20~30岁男性为主,常被患者误以为是腰肌劳损或是腰间盘突出,如果不及时治疗,3年致残率达45%,5年致残率高达70%。
另一代表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在全国约有500万患者,但很多人以为不痛就是治愈,更不会意识到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破坏是不可修复的,对于疾病的认知和管理亟待加强4、5。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表示:“类风湿关节炎不仅直接导致残疾,丧失生活、工作能力,由于患者需要他人照顾日常起居,间接的医疗成本也不可忽视。”
风湿免疫疾病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 前期对病症不重视,当作腰间盘突出治疗
✓ 病情稳定后,居家治疗用药不规范
✓ 不进行自我复健、坐姿站姿不正确
风湿免疫疾病自我管理:锻炼上有要求
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觉得疼痛轻点,就自行停药或者减量,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这两个病在锻炼上都有讲究和要求,强直性脊柱炎更被称为“一半治疗,一半锻炼”,因为术后的功能锻炼可以防其复发。建议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按步骤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保持适当的体位和姿势对治疗强直非常重要,比如,在站立时应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尽量保持胸部直立。日常起居应睡硬板床,采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枕头要矮,一旦出现上胸或颈椎受累应停用枕头。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锻炼的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不能用力过猛,重点进行强化肌力的运动。比如,侧卧把下肢上抬,每次持续用力5秒钟,然后稍休息,反复进行10~20次,以锻炼臀大肌和臀中肌。此外,还可根据兴趣,选择行走、慢跑、骑车、游泳等方法锻炼,以减轻疲劳感,减少对药物依赖。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6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同时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少患者因为焦虑情绪或是疏于自我管理导致病情加剧,出血严重6。山东齐鲁医院血液科主任侯明教授表示,血小板减少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选择药物以及良好的心态,对避免出血事件发生很有帮助。
血小板减少症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 用药依从性差,很难坚持用药或定期抽血检查
✓ 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获取来源
✓ 因病情反复,容易放弃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自我管理:太硬的食物少吃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不能频繁换药,还要定期到医院查血常规,以根据血小板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需要提醒的是服用激素类的药物,应和医生多沟通处理相关药物不良反应,自己不用随意停药。
在居家管理上都是以不出血为最终目的,尤其是饮食上不宜吃过于坚硬、刺激类的食物,以高蛋白食物为主,尽量软而细, 不要轻信花生皮等可以补血小板的说法。如果有消化道出血的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严重出血尽快到医院就诊。
日常注意休息,不能太过劳累、不能熬夜,如遇便秘等也不能太过用力,需要靠泻药帮助。锻炼不能进行对抗性活动,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项目,另外情绪上不能受刺激,心态要平和,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上害怕出血而造成过度紧张。
事实上,在慢病管理的链条上,预防、早筛、用药、控制等环节缺一不可,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都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患者的长期配合,尤其是在疫情这个特殊阶段,智能化的慢病管理可以加强患者自我监管和实时干预,有利于病情稳定,让患者少跑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