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洋气”新牧民

2022-04-14 10:02 中国新闻网   房家梁  阅读:261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呼伦贝尔4月13日电 题: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洋气”新牧民

  作者 张玮 张东阳

  4月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冰雪消融,乍暖还寒,正是牧民们喜接春羔的好时节。

  看着暖阳下毛茸茸的小羊羔,听着棚圈里稚嫩清亮的“咩咩”声,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第八生产队的斯琴巴图难掩喜色,手脚麻利地忙活着。

  2017年,国家开始实施呼伦湖综合治理,周边草原施行退牧还草。

  “我是草原的孩子,看着草原逐渐退化,真心疼。”这一年,刚从大学步入社会的斯琴巴图,边工作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用现代养殖方式呢?既能保护草原,还能增长牧民的经济效益。”

  于是,24岁的斯琴巴图选择辞去羡煞旁人的“铁饭碗”,回到草原,带着他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大刀阔斧地搞起了现代化家庭牧场。

图为斯琴巴图牧场里的羊群八字排开围在食槽前,吃得津津有味。 张东阳 摄 图为斯琴巴图牧场里的羊群八字排开围在食槽前,吃得津津有味。 张东阳 摄

  “传统巴尔虎羊一年一胎,产量跟不上市场需求。”斯琴巴图积极学习相关知识,通过繁殖美利奴德克塞尔亚种、调整出栏时间、收购羊羔、错峰销售等方式实现四季出栏,保障了全年生鲜市场的供应。

  传统放养方式导致破坏的草原难以恢复,斯琴巴图便将草场上的羊群牵回自家1400平方米的棚圈中。

  “传统喂养,一捆草要丢掉三分之一,不仅浪费资源,产生垃圾,更不利于牲畜的消化吸收。”斯琴巴图转变喂养思路,利用粉碎机将干草打碎,混合豆粕、玉米粒、蛋白饲料、苏打和盐,用电动填料机撒到食槽里,“你看,羊群八字排开围在食槽前,吃得津津有味,多可爱。”

  斯琴巴图感慨道,如今,草原上通了长电,他的机械化牧场“亮”了起来。俯瞰斯琴巴图的现代化家庭牧场,粉碎机、撒料机、TMR车间、智能监控和各种农用机械一应俱全。

图为斯琴巴图牧场里的羊群活泼可爱。 张东阳 摄 图为斯琴巴图牧场里的羊群活泼可爱。 张东阳 摄

  许多人笑称,斯琴巴图做得哪是羊生意,简直就是“洋”生意!

  现在,斯琴巴图牧场的羊群里,基础母羊有200多只,今年又接了300多只小羊羔,加上家中80多头牛、30多匹马,利用现代化养殖方式,只需1个人,2个小时就能干完一整天的活儿。“省时省力之外,还省去了不少开销。2021年,牧场净赚八九十万元。”

  和斯琴巴图一样,嵯岗镇第十生产队的年轻牧民们也走上了新时代的致富路。

  除了传统养殖向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外,嵯岗镇第十生产队的础鲁还办起了颗粒加工厂,将牛羊不吃和不易消化的草根草茎磨碎制成颗粒。

图为呼伦贝尔草原上,斯琴巴图的现代化家庭牧场鸟瞰图。 张东阳 摄 图为呼伦贝尔草原上,斯琴巴图的现代化家庭牧场鸟瞰图。 张东阳 摄

  础鲁阐释道:“相当于‘压缩饼干’,营养丰富,饱腹感强,一次性解决牛羊难消化和粮草浪费的问题。”

  “除去养殖一年六七十万元的收入,颗粒厂一年还能盈利近百万元呢。”础鲁乐开了花。

  “十三五”期间,呼伦贝尔市落实草原补助奖励面积10358万亩,每年发放生态补奖资金近6.3亿元,惠及14.2万户农牧民。

  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呼伦贝尔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73.1%提升到76.6%,高度由30.82厘米增加到36.69厘米,干草产量由每亩115.97公斤增加到126.66公斤。(完)

【编辑:房家梁】
5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