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个时节,如何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 疫情发生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南北奔波十余次,他自己又是如何应对这种高强度工作的呢? 张忠德教授在“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上谈到,现代人讲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抗病力,在中医里则是从“扶正气”做起。目前在很多一线抗疫人员的“护身方”,居家也能用! 专家保温壶里的“护身方”!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中医药抗疫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近现代也一直发挥大作用。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中医对付各种疫病更是底蕴深厚。 张忠德教授在“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上谈到,他常年带着的保温壶,装的就是西洋参、陈皮、黄芪泡制的茶饮,这就是中医人最基本的“护身方”。 进入初夏后,则建议可以在药膳中加入当地时令的木棉花、荷叶、桑叶等清暑湿热之品,可以有效缓解喉咙干、牙龈肿痛等不适症状。 阳虚体质经常觉得手脚腹部冰凉的人,也可以用党参陈皮泡水喝,起到补气温中健脾之效。
凉茶,资料图。李蔚海摄
此外,由春入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个时节心火开始逐渐燃起,加上疫情影响不鼓励过多外出,人们的户外活动相对减少,易出现烦躁、悲观等情绪,常因心火上炎、肝郁气滞而出现眠差、颈部僵硬,胸闷、气短、眼睛干涩,大便难解等症状。 张忠德提醒,此时饮食应重在补肺气、调脾,佐以清湿热。食疗大原则就是补好气、固好脾、化好湿。 春夏之际,除了紫苏叶、生姜,适合入膳的主要药材还可选太子参、党参、五指毛桃、西洋参、黄芪等补气之品,配陈皮、砂仁、白术、山药、藿香等健脾化湿之品;佐以使用土茯苓、木棉花、荷叶等暑湿热之品及麦冬、百合、灯芯草等益气清心之品。
专家推荐:玫瑰浮小麦饮
材料:玫瑰花5克,浮小麦20克,麦冬15克。烹制方法: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煎煮约40分钟,代茶饮。
功效:疏肝理气,平肝除烦。
中医专家推荐6款靓汤!
春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养生护肺该做些什么? 著名中医呼吸疾病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在“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上谈到提醒,做好“扶正护卫”,提高人体免疫力屏障功能,就不容易生病了。 平时也可以根据个人体质炖汤喝。 1. 北芪淮山瘦肉汤
【原料】北芪50克,淮山30克,瘦肉100克洗净切片。
【制作】将材料放入炖锅,武火煮沸再炖50分钟,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适合人群】气虚体质:面色缺乏光泽,平素怕寒怕风,易疲倦乏力,气短易感冒,易腹泻、大便偏烂。 2. 羊肉枸杞汤
【原料】羊腿肉500克,枸杞子20克,生姜12克,料酒、葱段、大蒜、味精、食花生油、清汤各适量。 【制作】羊肉去筋膜,洗净切块。待锅中油烧热,倒进羊肉、料酒、生姜、大蒜等煸炒透后,同放沙锅中,加清水适量,放入枸杞子等,大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煨炖至熟烂,加入调料和匀即可。 【适合人群】阳虚体质:体型白胖,精神不振、畏寒怕冷、四肢冷、喜热饮食、大便稀泻状。 3. 银耳百合粥【原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粳米25克。
【制作】银耳用水泡胀,百合、粳米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再加冰糖少许即可。
【适合人群】阴虚体质:体型较瘦,怕热,口舌容易干燥,喜冷饮,手足心热,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常心烦易怒,易失眠,大便偏干,小便短少。 4. 萝卜四药汤
【原料】萝卜1000克,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克,白糖适量。
【制作】萝卜洗净刮细丝,与四药同入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滤出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入白糖,待成膏状停火置冷,每次1~2匙,每日3次沸水冲服。
【适合人群】痰湿体质:形体多肥胖,腹部肥满,喜好甜食和肥腻食物,面部油脂较多,汗水多且粘,容易胸闷,痰多。 5. 土茯薏米南芪汤
【原料】猪骨200克,土茯苓30克,五爪龙50克,薏米30克。
【制作】将材料一起入锅内,加水用武火煮开,改用文火煮50分钟,调味即可。 【适合人群】湿热体质:易心烦气躁,平时面部常有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感沉重,易疲倦,大便干燥硬结或比较粘,小便短而颜色深。 6. 胡桃五爪龙煲骨
【原料】猪骨200克,胡桃肉50克,五爪龙50克,无花果15克。
【制作】将材料处理好加水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煮50分钟,调味即可。
【适合人群】特禀体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对季节气候适应能力差,易患花粉症,易引发宿疾,易药物过敏。 最后,中医讲究辨证用药,建议使用前根据自身情况咨询医师。
本文首发自:2022-04-11 新花城客户端(ID:xhckhd) 《广州德叔秀出自己的保温杯!这些岭南名中医的强身防疫方,拿走不谢!》(文字整理/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部分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