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严峻,东方网记者刘晓晶近期核酸检测呈阳性,目前其已被转运至方舱医院进行相关治疗。他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相关一线报道,聆听阳性感染者的心声,讲述方舱医院的见闻,记录一次特别的“进舱日记”。
没来方舱医院之前,我以为这里会是一片“老弱病残”的景象,但是来到这里之后,突然发现我才是那个“老弱病残”。
无论男女老少,在这里该聊天的聊天,该锻炼的锻炼,该遛狗的遛狗……
在取水点排队等开水时,居然就我一个人在咳嗽,怪不好意思的,原来最像“病人”的那个人就是我。
今天,就由我这个“病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在“方舱十二时辰”的见闻。
说真的,好后悔没有多带几个眼罩!
因为方舱医院真的是灯火通明。倘若没有手表,一觉醒来你还真的难以分辨这是几点。对很多病友而言,睡觉戴眼罩成为常规配置。
没有多余眼罩怎么办?聪明的病友用全新的口罩取代眼罩,双口罩往脸上一放看上去有点夸张有点怪,但是你别说,还真的有效果,因为我学着戴了一个,竟然很快入睡了。
这是我一家三口确诊阳性以来,睡得最安心的一晚。女儿终于没有继续再发低烧。不过,过去这一天里,我们三人咳嗽都有不同程度的加深。
那么,凌晨的方舱医院长啥样?
对于习惯了夜猫子生活的很多媒体人而言,几乎就是天生会产生的好奇。我也不例外,反正我也的确睡不着。
凌晨12点,我下床拿起相机周围走了一圈,大部分病友都入睡了,见到最多的还是大白。而在每个区域的护士站,每个在岗的护士看上去都特别忙碌,一会看资料,一会敲击键盘的。
凌晨2点半左右,我被自己的一阵猛烈咳嗽弄醒,起来喝点热水,环顾四周一圈,除了此起彼伏的病友呼噜声,依旧还是时有大白走来走去,留下忙碌的身影。
在隔壁区域的护士站,一个护士竟然站起来找资料让我有点意外,毕竟目测她那个区域的病友基本都入睡了。我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手机时间,凌晨3点13分。
清晨6点,不知道是哪一床位的手机闹铃,宛如军号一般响亮,直接把我也“叫醒”了。
此时的取水点已经排起了小长龙,大家都想在起床时喝上一杯热腾腾的开水。抬头定眼一看,护士站的大白还在工作中,这画面就跟3点时一模一样,6点11分,已经有病人开始咨询她。
7点左右,方舱开始有病人志愿者陆续给大家发放早餐。
此时的方舱也逐渐开始热闹起来,公用的洗漱台陆续有人前来洗脸刷牙,有的拿着脸盆,有些拿着毛巾,有的甚至就用冷水简单冲冲脸;一些床位的核酸复检工作也已经开启,大白们分组分批给一些可能达到出院标准的病人进行核酸复检。
有趣的一幕发生在上午10点,在H4-8-19小方舱,我居然发现了一位Tony老师,而他真的在理发!
我:“师傅,理发多少钱?”
Tony老师:“20元一位。”
我:“您是哪天来的?”
Tony老师:“29号转运来的。”
我:“我昨天新来的,来自闵行。”
Tony老师“来这里之前,我在静安区一个理发店工作。”
我:“好勒,那您先忙!”
此时此刻,我和他两个病友之间的聊天是真的很随意,毕竟同是天涯“新冠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自从确诊阳性以来,每天最期待的时候竟然是“吃饭时间”,今天也不例外。
一方面前阵子封闭在家的确没怎么在上网抢到蔬菜,事实上,蹲守了两天,颗粒无收。另一方面,现在作为病人,觉得还有人送吃的上门,有种“小确幸”。
昨天在方舱医院吃的第一顿饭,是一份有鸡腿、蔬菜的盒饭,也是我们近几天来得最好的一顿,吃着吃着我爱人就流下了眼泪。“真的很好!”爱人一边哭,一边吃。
“恩,一切会好起来的!”一时之间我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是好。
人有三急。要说方舱医院的生活中,哪一个方面条件最艰苦?我个人觉得是卫生间。
世博方舱的卫生间在室外,由一排排独立的移动卫生间组成,使用完以后可以用脚踩着冲刷,不过冲刷的压力很小,水流量也不够。另外,这一排移动卫生间不知为何一直有积水,病友们都需要颠着脚轻手轻脚前行。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第一次看到消杀人员。
这两年来我也拍了不少消杀人员,在方舱里拍消杀人员,这是头一次,之前没想过。最大的不同之处,外面的消杀工作往往是面对空空无人的办公室,楼道或者密闭空间,而方舱医院的消杀工作面对人,和谐的一幕是面对消杀人员左喷右喷,小方舱上的病人们内心毫无波澜,大家依旧该干嘛干嘛,看手机的,打电话的,看书的,聊天的……
倒是我有点“不淡定”,起身查看情况弄出“动静”。
到了方舱医院洗头洗澡怎么办?看来得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昨晚在水池边,我看到了不怕冷的爷叔直接在水龙头边上穿着短裤洗澡,其“硬汉”形象让人刮目相看,毕竟我们都还是病人。
今天下午5点,我拿着脸盆去打水洗洗脸,正好碰上一位母亲给在水池边给女儿洗头,看到这一幕内心闪现出一丝丝温馨,这也许就是家人,这也许就是母爱。
跟着摇摆起来!是的,你没看错。晚上7点左右,在方舱医院一角,一位病人跟着视频中的老师一起摇摆起来,吸引了我的注意。虽然小方舱地方不大,但是处处可见因地制宜,没有运动场地?没关系!原地左右前后摇摆也行。
晚上21点整,在方舱医院8-12区医生台,一名病友正在咨询医生处方药片的事宜。一位大白耐心为她解答,旁边的大白则认真做好记录。
在这个医生台,几乎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透过他们,我似乎也“看见”在上海的方舱医院里,每一个大白都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使病人们早日康复,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
度过了我在方舱的第一个一整天。感慨良多。一会我稍作整理。明天,我还将继续给大家带来我在方舱的一点见闻。也请大家继续关注东方网,关注方舱医院的我们,也关注我的“进舱日记”。
记者:刘晓晶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