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梁万年谈疫情防控:“躺平”肯定不是中国的选择
中新社上海4月10日电 (记者 李纯)“‘躺平’肯定不是中国的选择。”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梁万年10日在上海指出,用好“动态清零”就能以极小的成本来获取疫情防控最大的效益。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在疫情防控策略方面存有争论。梁万年表示,防控策略的选择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围堵”,即以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疫情发现一起、切断一起。
另一类是“缓疫”,即“退了一个阵地”,站在医疗卫生资源不被挤兑的目标线上来制定防疫措施。这种防控策略允许疫情发生,当出现疫情所导致的医疗卫生资源挤兑时,再考虑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这也是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采用的防疫政策。
“不同的理念决定了不同的策略。”梁万年指出,从更高一层的思考来看,防疫策略的差异取决于防控理念的不同。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就采取了坚定措施来围堵疫情的传播。
梁万年指出,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下,中国仍然有时间窗口和机会,有能力、有基础、有“工具包”来坚持“动态清零”。
这位专家还指出,将“动态清零”与影响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完全当作因果关系,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短时间进行封管控,是为了换取更长期的正常生产生活;对某一地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是为了换取当地乃至全国更长时间的正常生产生活。应当用更广阔的视野、更系统的方法、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防疫策略的得与失。
“‘动态清零’并没有追求‘零感染’,也不是追求‘零容忍’,而是追求及时发现、快速扑灭,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疫情反弹。”梁万年强调,“躺平”肯定不是中国的选择,用好“动态清零”就能以极小的成本来获取疫情防控最大的效益。(完)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