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年强调,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是流感,更不能把现在的疫情等同于流感化。
4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梁万年,在上海就防疫形势、动态清零等议题接受媒体采访。
针对现在有言论把奥密克戎流感化,梁万年表示:“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是流感,更不能把现在的疫情认为是流感化,因为它和流感有明显的不同。”
梁万年说,首先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比流感病毒更快,其次奥密克戎的传播隐匿性比流感病毒更强,更容易造成大范围传播。
由于这两点特征,在衡量奥密克戎的危害性时,也有几方面考虑。一是它的传播力多大,在一个地区感染了多少人。二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分成两个层次,对个体而言,感染后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比率多大;对群体而言,一个区域被感染人群的死亡率和重症率多大。站在公共卫生的角度,衡量疾病的危害度时,群体视角更为重要。
梁万年提到,从全球看,特别是老年人群,奥密克戎的病死率要比普通流感高出几十倍,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高出近100倍。中国人口数量大,上海就有2500万人口,稍有不慎对这些人群和其他脆弱人群,会造成很大的健康损害,必须高度重视。
他说,新冠病毒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它始终在变异,而且变异的方向是不明确的。因此在大范围流行和传播时,如果要发生变异,而且向“坏”的方向变异的话,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就更大。“这些方面结合起来,我们不能认为奥密克戎就是‘大号流感’。”
梁万年还提到超额死亡率这一指标。
他说,欧美一些国家经历过奥密克戎的传播和流行后,回过头来评价它的危害时,有一个指标就是超额死亡率,很多国家的超额死亡率是高的。所谓超额死亡率,简单说就是在这一轮疫情流行过去后,和前几年同一时段的平均死亡人数相比,死亡人数超出的那部分。
衡量疾病造成的死亡时,常有病死率和死亡率两个概念,梁万年对此做了解释。病死率的分母是患上这种疾病的总人数,分子是因这种疾病死亡的人数。死亡率的分母是这种疾病的所有易感人群,以奥密克戎为例,其分母是所有的易感人群,分子则是因这种疾病死亡的人数。
他表示,在衡量奥密克戎的危害性时,对个体使用病死率来考虑,而从公共卫生视角,则是以死亡率进行考虑。所有人群对奥密克戎易感,特别是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群和其他脆弱人群。上海的老年人口比重很大,脆弱人群的绝对数量也很大,感染后情况会非常复杂。
而且一旦疫情广泛传播,同时会影响其他正常医疗卫生需求,老百姓难免恐慌,最后造成医疗挤兑,正常的医疗资源供给就无法保证。
“总之,要摒弃奥密克戎就是‘大号流感’这种并不科学的认识。”他说。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编辑:程子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