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耕地入股,滴灌发力

2022-04-05 10:13 光明日报   陈文韬  阅读:308 

  【春耕时节,我们在行动⑩】

  光明日报记者 李 慧

  三月的南疆,春风和煦。阿克苏地区拜什艾日克镇托万克墩博依村的大块条田,平整开阔,绵延到视线尽头。小麦植株中间,清澈的水流从一条条黑色塑料管中喷射出来,洒落在两侧的土壤中,田间顿时湿气氤氲、雾气升腾。

  “水从那头的泵站打过来,经过主管、分支管,再抽到这些‘毛细血管’,水的‘经络’一下子打通了。你瞧,才一会儿工夫,这地就喝饱了水。”拜什艾日克镇农技站农艺师吐尼沙克孜·艾力捻起一小撮黄土,细细查看渗水深度和土壤湿度。

  “第一次浇水时,苗子才刚探出脑袋,一眨眼就这么高了。这滴灌带,可真攒劲!”这片耕地的承包者、阿瓦提县绿景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木合台尔·吾休尔接过话茬。

  拜什艾日克镇所在的阿瓦提县,是新疆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过去,这里的土地碎片化严重,大型农机在田间寸步难行,导致高效节水技术难以推广,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不高。

  “这里原来都是凹凸不平的小碎田,这边凸起这么高,那边却洼进去一米多。土地被横七竖八的埂子切开,大大小小,各属各家。”说起过去的光景,木合台尔·吾休尔直摇头。

  地块面积不小,但却旱得很,村民种地收益不高,咋办?“平整土地,搞承包,上滴灌!”托万克墩博依村村委会主任、大队长阿迪力江·巴图尔送来解决之策。

  “整地的钱又从哪里来?承包给大户能不能有收益?”对碎田、窄路、土渠已见怪不怪的村民们,一下子炸开了锅。

  为了让心存疑虑的村民吃上定心丸,县里决定:走“先示范,再推广”的路子!

  2021年,一块800亩的高标准农田在阿瓦提县铺开建设,大规模土地平整让碎田变条田,让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水高效。年底一测产,实际效果更是一目了然。

  “平整一亩550元,上滴灌一亩250元,浇地方式从一季3次漫灌改为9次水、7次肥的水肥一体化模式,每亩小麦产量从470公斤增加到700多公斤,亩均增收达到800元以上。也就是说,当年就收回了成本。”阿瓦提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员阿里木江·依不拉音掰着手指头向记者介绍。

  “以前大水漫灌,不仅肥料上不匀,而且需人工打埂子拦水、分水,一个人一天只能管二三十亩地。如今,用了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一个人一天能浇300到500亩地,省时省事又省力。”木合台尔·吾休尔说。

  道路相连、土地平整,让产业蓄势待发,群众依托产业致富的热情高涨。村民自发组织成立合作社,将各家各户的耕地入股,让小碎田连成网,从而迸发出了大效益。

  “像这样的土地平整,都是农民自发以合作组、合作社的名义进行的,政府也会通过积极争取高效节水滴灌项目,给予高效节水滴灌补贴,建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阿瓦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扬告诉记者。

  “人不亏地,地就不会亏人。今年合作社1500亩小麦,上了1000亩滴灌,土地整理好了,又用上了滴灌,小麦产量一定会噌噌往上蹿呢。”望着绿意盎然的麦田,木合台尔·吾休尔充满期待。

  阳光下,一簇簇冬小麦喝足返青水,正舒展枝叶,迫不及待地进入拔节生长期。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4日 01版) 【编辑:陈文韬】

3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