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25日电(苟继鹏)乍暖还寒中,积雪消融,润物无声,冬麦返青,葡萄藤上架,新疆春耕图渐展。无人机、北斗导航播种机、水肥一体智能控制系统等现代农业手段,在田间大显身手。
近日,记者在喀什地区泽普县良种场看到,集中连片的冬小麦已经起身,进入春季灌溉施肥时节。与往昔不同的是,今年该良种场的5000亩冬小麦已实现高效节水、智能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原有碎块的农田变成了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新型高标准农田,配套了智能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指尖轻点即可实现“智慧灌溉”。
“以前5000亩小麦施肥浇灌一次,要60个人起早贪黑忙活25天左右,智能施肥系统投入使用后,既省了人力还减少了化肥浪费,灌溉施肥的时间也缩短了一半。”种植户阿力木江·吾斯曼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
近年来,以植保无人机为代表的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快速普及,走进寻常百姓家,新疆智慧农业实践也愈加多元,无论是春耕夏种,还是秋收冬藏,各环节均不乏“智慧因子”。
日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首家农业无人机服务站正式启用,率先在当地探索农业无人机本地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售后服务模式。“和‘汽车4S店’相似,这里包括无人机零配件、保养、维修、信息反馈等综合服务内容,为农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实现‘大修进店、小修进点、抢修在田’的农机无人机专业化服务模式。”该服务站站长席庭杨表示。
有了农业无人机“4S店”,让尉犁县的种棉大户韩辉吃下定心丸。“以前,就怕无人机发生摔机或出现故障,那时只能到经销商那去维修,一般需要两到三天,如果问题大的话,可能需要一周或更久的时间。现在无人机出现小问题的话,一个打电话,植保车就可以到我们田间地头,帮我们就地解决,方便多了。”韩辉说,他今年计划种植1500亩棉花地,在“耕种管收”大概5个月的时间里,无人机都是他离不开的“得力帮手”。
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增收”,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新疆越来越多的农民种地以“智”取胜。(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