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大通3月17日电 题:青海:村级河长和她的老年志愿服务队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北川河发源自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由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等汇聚而成。北川河是青海省的“母亲河”湟水河的重要支流,而后者,则是黄河上游最大支流之一。
北川河流域是西宁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初春时节,记者探访大通县黄家寨镇青铝社区,记者看到,社区北侧的北川河,两岸水草虽然还未返青,但北川河河道干净,成群野鸭在河面嬉戏。
图为青海省大通县境内的北川河。 张添福 摄但很多年前,这里的河道可不是像现在这般模样。
“以前,人们把装修房子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往河道里倒,乱得很、脏得很。”在北川河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徐菊香说。在当地,还有人抱怨,有人在河道乱搭厕所,“一桶水,就把污物冲进了河里。”
而随着河湖长制的推进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北川河恢复生机。
大通县黄家寨镇青铝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祁红岩2020年初来到社区走马上任,这里是大通县最大的一个老旧小区。
“我到社区工作,我才逐渐明白什么是河湖长制。因为我是省、市(州)、县(区)、乡(镇)、村五级河湖长中的村级河长。”祁红岩对记者说,以前,小区物业只管小区,小区旁的河道,自然不像小区一样,被人重视。
上任伊始,从河段上游步行至河段下游,一般只需要20分钟的时间,可祁红岩却走了一个多小时,几步一停,仔细观察河道周围的情况。
那时正值严冬,有不自觉的社区居民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扔在沿河两岸,那些垃圾“刺”伤了她的眼睛。
北川河青铝社区段河道,由于上游工厂多、居民多、污染多等原因,时不时会出现臭味,在当今人民生活幸福感提升的关键时期,河道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祁红岩当即就跟社区工作人员商讨对策,解决问题,几个人在寒冷河道上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
图为青海省大通县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巡河湖。 张添福 摄记得有一次,清理沿河垃圾时,河道中漂浮着一大块白色垃圾,特别惹眼。祁红岩毫不犹豫卷起了裤腿,不顾河水的冰冷刺骨和河流湍急的危险,毫不犹豫的钻入水里,任由浑浊的河水打湿裤脚。
“我组织老党员、小区居民征求意见,怎么保护好北川河。”让祁红岩感触颇深的是,“社区很多居民有保护的积极性,但是缺乏一个平台。”
在祁红岩的倡导下,小区居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大部分是老党员、老职工,他们巡河、捡垃圾。而在这支服务队的感染下,更多居民加入其中。
作为志愿服务队队员,徐菊香虽然没有经济报酬,但志愿保护河道,她乐在其中,“不能倾倒垃圾、不能在河边钓鱼,小孩不能下河道游泳,看见垃圾,我们随手就捡掉了。既保护了环境,又锻炼了身体。”
“以前,我手把手带着这支志愿服务队干,如怎样巡河,怎样劝导他人。现在,这已经成为了志愿服务队队员的习惯,他们进入了角色。”祁红岩言语中充满骄傲。
大通县水利局河道治理中心副主任侯继龙表示,2021年,大通县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5000余次,发现和解决问题150余条,同时,将河湖长制作为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初步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侯继龙介绍,2022年,针对河湖长制,该县计划按照宅间河道、田间河道、林间河道等,启动村级河道“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工作,努力让村级河道管护逐步实现从“群众看”到“群众干”的转变,打通河湖长制工作治水管水的最后一公里。
“等我老了以后,再到河道,肯定很有自豪感。”侯继龙在水利部门工作了22个年头,“想想20年前的河道样子,再看看现在的样子,这种成就感可能比盖房子、修路,更强烈。”
青海省河长制湖长制办公室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青海省委省政府履行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措施,健全保障制度,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守水担责,6723名河湖长、15980名河湖管护员护河尽责,“中华水塔”河湖生态显著改善。(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