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土耳其人在华12年:做“两个家乡”的宣传推介人

2022-03-14 10:12 中国新闻网   苏亦瑜  阅读:274 

  中新社重庆3月13日电 题:土耳其人在华12年:做“两个家乡”的宣传推介人

  中新社记者 钟旖

  对35岁的土耳其人李开文(Aykut Yazirli)而言,土耳其是第一故乡,已生活12年的中国是第二故乡。20天前,他正式成为一名“重庆女婿”。近日在重庆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李开文介绍说,自己在中国的日常就是做“两个家乡”的宣传推介人,努力成为土中交流的一座桥梁。

  李开文与中国结缘于2010年,因会听、说中文,受土耳其一摩托车工厂外派,先后在广州、重庆从事对外贸易。2013年起,他的业务基本固定在山城。为让中文“更进一步”,2015年,李开文入学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系统课程。

  目前,李开文供职于重庆亚美欧文化交流发展中心。该中心在全世界11个国家设有“海外联络处”,致力于促进中国与海外政府、高校科研单位、企业间的多元交流与合作。作为土耳其板块负责人,“加强土耳其与中国的信息互通,为双方市场寻找合作机会,促成共赢”是李开文的主要工作。

  “好好沟通,是展开交流的重要前提。”李开文强调,交流一定不是单向输出,双向传播才有利于国际化发展。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线下的参访团互动暂时锐减,但线上推广仍然频密。在中国社交平台,李开文常与同事一道录制视频、开放直播,向中国民众普及土耳其的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知识。通过土耳其的互联网,李开文又娴熟地向乡亲们展示中国的多彩生活,传统文化如舞龙、猜灯谜、写书法,中餐饮食的汤圆水饺、火锅小面,都是他在华快乐生活的宣传素材。

  在李开文看来,土耳其与中国有不少相似之处:数千年的灿烂文明、具有一定水平的农业、相近的人文习俗。土耳其是全球主要的榛果、无花果、杏仁等干果出口国之一。当前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把更多优质的家乡物产“引进”中国,“就像中国的火龙果、枸杞,上了土耳其人的餐桌一样”。

  “两个家乡”的诸多不同,也让李开文看到“互补”背后的广阔前景。他举例说,土耳其产大理石一半以上向中国出口,中国的工业产品也是土耳其所渴求的。为更好地知晓双方所需,李开文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钻研两国新闻资讯,洞悉哪些领域还有拓展空间。

  “中国这么大,我希望在这生活的外国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色做不同的、擅长的事,共同建设这个家。”李开文表示,要做好一名推介人,首先要树立“个人形象代表着国家形象”的意识,“架桥”路上,“友爱、团结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国家间交往才能越来越好。”

  谈及忙碌的事业、未来的期许,李开文说:“能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幸福的。”作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他畅想着把中国的广场舞、多样的烹饪方式、便捷的移动支付,一一“复制”回土耳其,让乡亲们的日子变得愈加幸福。他还打算写一本自传,记录其在土、中两国的闯荡经历,书籍出版后,发扬家族“乐善好施”的品质,把所得款项捐给穷人。

  从土耳其爱琴海边一个1500人口的村庄向东出发,在中国工作、求学、结婚……李开文预设的“梦想”已逐步实现。他告诉记者,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梦,需要自己用余生去践行——在土中民间交流史上,烙印下“李开文”的名字。(完) 【编辑:苏亦瑜】

1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