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业释放“元技能”岗位需求,高薪待遇让求职者怦然心动——
“元宇宙”招聘升温,是真求才还是蹭热度?
本报记者 陈曦
眼下,正值春季招聘黄金期,冠以“元宇宙”之名的招聘越发火热,更有不少岗位给出高薪揽才。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元宇宙”岗位的需求描述模糊,部分企业以高薪为噱头“蹭热度”。“元宇宙”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人才的真实需求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劳动者择业时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谨慎判断。
“互联网的终极未来”“未来10年最大的风口”……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眼下,正值春季招聘黄金期,冠以“元宇宙”之名的招聘也越发火热。
记者发现,从VR/AR、区块链、物联网等基建领域,到3D建模、技术美术、虚拟设计等内容生态范畴,各类企业给出大量细分岗位对具有“元技能”的人才伸出橄榄枝,年薪最高可达百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元宇宙”岗位的需求描述模糊,部分企业以高薪为噱头“蹭热度”。“元宇宙”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人才的真实需求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劳动者择业时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谨慎判断。
企业给出高薪招兵买马
春节假期结束后,美术设计师张峰打开邮箱时吃了一惊。
“十几天的工夫,猎头给我推荐了6个工作机会,都是来自新成立的‘元宇宙’游戏团队。”他对此有些受宠若惊。
事实上,虽然备受关注与期待,但“元宇宙”迄今尚无公认的定义。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可以将“元宇宙”理解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二者在经济、社交、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人们在元宇宙中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能够将数字资产价值化。
盘和林分析称,“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延伸、交互、融合,是已知领域的再突破,这些领域的从业者都是未来“元宇宙”发展所需的人才。
资深互联网猎头申小飞告诉记者,业内普遍认为,游戏和社交有望成为“元宇宙”最先落地的场景。目前,人才需求最大的也是这两个赛道的企业。
在某知名招聘平台,记者键入“元宇宙”进行搜索,发现有260余个相关岗位。
从发布主体看,大部分的确是游戏和社交短视频公司,兼有与“元宇宙”结合相对紧密的电商、教育、影视类公司。从岗位设置看,技术类居多,也有产品、运营、市场等常规岗位。
在薪资待遇上,技术人才显然身价更高,无论大小企业,给出的月薪大都在2万元以上。
记者看到,某游戏公司以3~5万元月薪招募U3D客户端开发工程师,仅需“本科及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大型游戏上线项目工作经验”。另一家企业招聘的VR负责人岗位,要求拥有“5年以上头部游戏项目负责经验”,月薪为6~8万元,加上承诺的18薪和股票期权,年薪已逾百万元。
部分岗位噱头大于实质
面对纷至沓来的工作邀请,本来没打算跳槽的张峰有些怦然心动,“找我的岗位有概念原画和3D角色设计师,都是熟悉的方向,薪资涨幅在30%左右。”
但仔细研究并与猎头沟通后,张峰又感到担忧和困惑:“岗位描述与常规游戏项目没区别,用的模板都差不多,只是套了‘元宇宙’的外壳。猎头描绘的项目前景极具诱惑,却说不清招我进去到底做什么。”
申小飞在工作中也有同感:“‘元宇宙’作为新兴行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从业者。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么自己攒团队,要么从传统行业挖核心技术人员。”在他看来,这类人才其实一直供不应求,开出高薪并不奇怪。
“目前,人才需求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薪资涨幅也在合理范围内,只是互联网行业高薪的延续。”作为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的资深HR,孙平(化名)告诉记者,招聘确实在增加,但没有传闻中那么热,很多企业还在观望。之所以会制造出“抢人大战”的氛围,除了行业初启带来的野蛮生长,也不乏一些公司在“蹭热点”炒作。
一则百万年薪的招聘广告进入了记者的视野。
在一款求职软件上,某上市公司发布了“元宇宙合伙人”“元宇宙人才(海归)”“元宇宙人才(应届生)”3个岗位的招聘信息,给出的年薪区间均为50万元~100万元,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工作职责也大多为“结合公司的产品特性和技术优势制定并完备元宇宙技术线路,带领团队进行深度技术开发以及元宇宙相关底层技术、核心应用、3D引擎的优化”。
虽然看似是在大手笔揽才,但记者发现,作为一家主营移动通信基站射频产品的公司,这家公司曾先后涉足石墨烯、高分子材料、OLED等热门领域,大都铩羽而归。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该公司亏损超过7000万元。
劳动者择业需谨慎
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元宇宙”相关经济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市场规模。
盘和林分析称,“元宇宙”崛起的深层原因在于,互联网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流量增长空间见顶,各大巨头迫切地想要打破限制,助推移动互联网进入下一个增量市场。
孙平对此表示认同,他觉得从长期来看,“元宇宙”无疑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也会创造一定的工作岗位,但这种愿景何时到来,在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目前都存在不确定性。
那么,面对虚位以待的“元宇宙”,劳动者择业时应该如何判断?
盘和林认为,“在当前阶段,该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远大于内容人才。如果劳动者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可以进行尝试。对于非技术人才,虽然元宇宙推崇的UGC(用户原创内容)会降低内容制作的门槛,但其发展还较为滞后,所以现在涉足‘元宇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孙平建议劳动者,要在认清市场形势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不能仅因看中“元宇宙”的热度而盲目转换跑道。选岗时除了考虑薪水,更要关注岗位画像是否清晰、企业是否做过相关项目、业绩表现如何,那些已经过市场考验的公司,项目“存活度”才会更高。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