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车时,她们是司机的得力帮手;留守时,她们是家人的坚实后盾
“卡嫂”:货运行业里的特殊女性
本报记者 刘小燕
3月9日上午,卢晓芳坐在货车副驾驶上刷着手机,一边浏览着网络社区里的卡友提问,一边向正在开车的丈夫陈子金分享。从找货配货到洗车、盖篷布,再到洗衣、做饭……跟车至今近10年,50岁的“卡嫂”卢晓芳,是丈夫跑车路上最得力的帮手。
在货运行业,货车司机的妻子常被亲切地称呼为“卡嫂”。不论跟车或留守,全能“卡嫂”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技能,在奔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他只管开车,其他的我来操心”
从河南开往广西近1500公里的货运路上,卢晓芳经常和丈夫闲聊起各种话题,这不仅能增添生活乐趣,更能帮司机保持路途清醒。用她的话来说,“但凡上路,他只管开车,其他的我来操心”。
卢晓芳和丈夫来自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0年购入自家的第一辆13米长高栏半挂货车。长途货车运输对司机陈子金来说强度大、风险高,必须有跟车人员陪同。最初两年,夫妻俩专门花钱请人跟车。2012年,为提高配合度、节省开支,卢晓芳决定亲自“上车”,加入“卡嫂”这个特殊的货运群体。
“刚开始很不习惯,驾驶室里空间小,长时间下来让人腰酸腿痛,吃饭也不定时,洗澡、上厕所更不方便。”这些生活上的不便,卢晓芳凭借自己的生活智慧都一一克服,还把丈夫的起居日常照料得十分周全。
问及10年的跟车生涯,卢晓芳总是乐呵呵地回答“习惯就好”。轻描淡写的四个字,包含的却是运输路途中无数的劳累和委屈。“两个人长期在一个小空间里生活,还要忍受艰苦的工作环境,难免会有矛盾,但通常我都会等到不跑车的时候再沟通”,卢晓芳始终认为开车上路,安全为大。
有人留下,也有人选择回家
对卢晓芳而言,跟车过程中最难的是给货车盖篷布。为了防止超高超重、保证货物不掉,卢晓芳要爬上四米多高的货车顶,配合丈夫把篷布展开铺平,然后压住篷布、拉紧包角、捆绑拴绳。她说:“每次盖完都是一身汗,卸货的时候还得再来一遍,手上早已经布满老茧。”
为了生计,卢晓芳远离了家乡和孩子,义无反顾地陪着丈夫日夜兼程。同样为了家庭,来自山西晋中的冀晓丽选择结束5年的“卡嫂”生活,留在老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2013年至2018年期间,冀晓丽曾跟着丈夫在外跑运输。她不仅要干爬车、盖篷布等体力活,有时为了防范偷油贼还得整宿熬夜盯着。这些艰难时刻,冀晓丽都能咬牙硬撑过去,但最难熬的还是对孩子的思念。“特别想孩子的时候只能打电话,有时候电话也不敢打,就怕说着说着我和孩子一起哭。”冀晓丽说。
2018年,小女儿上一年级之后,冀晓丽便不再跟车,回到老家精心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尤其是监督孩子的教育。跟车难,不跟车也难,在家里的冀晓丽时常牵挂着丈夫的出车安全,“每天都要亲自电话叮嘱才安心,告诉他少挣点都行,晚上一定要休息好”。
不论在哪,都能施展自己的技能
正是因为常年在路上,卢晓芳深知货车司机的不易。2016年,她注册成为货车司机专属社区“卡友地带”的一员。丈夫开车时,她就刷刷社区里的帖子,分享跑车路上的见闻。如今,身为资深“卡嫂”的卢晓芳还会咨询经验丰富的丈夫,主动回复卡友的求助信息,夫妻俩实际投入参与的救援事件已有70余起。
和卢晓芳一样,冀晓丽也是活跃在网络社区的一员。“我们照顾好一家老小,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行车,愿每位卡友都能开开心心出车,平平安安回家。”2021年8月22日,冀晓丽在社区里发布的这条帖子,道出了无数留守“卡嫂”的心声。
冀晓丽的另一个身份,是晋中市红十字博爱应急救援队队员。防疫时期,她和同伴义务开车前往太原机场运送物资;河南暴雨、山西洪灾,她积极捐款筹资、卸货救援,联系车辆免费运送物资;日常生活中,她主动参加无偿献血、高考护航、急救知识宣传等活动,为身边的人持续带来温暖。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