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月薪一万招不到工人?代表建议“双向奔赴”破解制造业招工难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万淑艳 马佳佳)全国两会期间,“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上了热搜,这一话题也受到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黄美媚就感觉特别焦虑:又到3月招聘季,春节后是传统用工旺季,企业又要开始“抢人大战”。而在珠三角,有老板感叹“月薪一万招不到工人”。
究其原因,黄美媚认为,现在灵活就业有了更多新选择,如自媒体、直播带货、送外卖、微商、月嫂等,工作自由且新鲜,而工厂则枯燥乏味、工时长、强度大、环境差。此外,很多年轻人倾向去一二三线大城市,不愿意到四五线城市,而制造业基地大多在四五线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在调研中也发现,相比送快递、送外卖、电商主播这些可以快速有收入且不需要很多技能的新职业,在工厂上班较难拥有成就感和获得感,收入与付出也不相匹配。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摄有调查显示,超六成职校生不愿进工厂车间当“蓝领”。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武志永说,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的认知中,职业教育仍被认为是“无奈选择”。于是,就业市场技工难求,而学生却“眼高手低”,宁做办公室里的“小白领”,也不做工厂中的“大蓝领”。
资料图:工厂内忙碌的工人。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随着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如何破解“明天,谁来做工人”难题?
武志永认为,国家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同时还应考虑给职校生创造更多升学深造、平等就业的机会。学校应从中学阶段就开始给学生做引导,让孩子们认识到社会存在多元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最重要。此外,还要在基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现在开学都会给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用优秀毕业生的事迹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技术,争取成为栋梁之才,实现‘技能共富’。”杨金龙说。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认为,企业不仅要提升员工的待遇,还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让他们学习更多先进技术,职业有晋升空间,感受到成就感、荣誉感,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能”。同时,还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黄美媚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回流到当地,在家门口就业可与家人团聚,幸福感直线上升,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她建议,制造业应跟着用工走,企业要到劳动力密集地区建厂。
黄美媚还建议,政府要在职业院校审批上给予政策倾斜,在偏远地区多开办职业院校,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在当地就业,他们将会成为制造业的后生动力。同时,义务教育应提升至高中/职高阶段,工人文化水平需要“补短板”。
“要想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工厂,政府和企业需要‘双向奔赴’,企业和员工也需要‘双向奔赴’。”黄美媚说。
此外,如今的工厂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陈爱莲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陈爱莲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她建议,教育部门应加大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培养力度,企业内部也应当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真正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完)
【编辑: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