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国“两会”期间,江西日报整版聚焦新余“小荷工程”

©原创 2022-03-08 09:04  阅读:367 

编者按:3月7日,在全国“两会”期间,《江西日报》以《小荷工程:关爱农村学生的“新余实践”》为题,整版聚焦报道我市推行“小荷工程”关爱农村学生做法,彰显了市委市政府为民大情怀,唱响了新余民生城市好声音。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引 言】

小荷才露角,暖爱似晴柔。在分宜县第六中学,来自洋江镇的夏乐辉就读七年级。相较两年前,他在校生活的最大变化是:早餐多了一盒免费牛奶,晚餐多了一份免费荤菜,而且宿舍每天供应热水,冬天可以洗上热水澡。

“现在住在学校就跟在家一样,一日三餐饭菜丰富,洗澡换下的衣服也有洗衣机洗。”夏乐辉高兴地说。

吃饭、住宿曾让夏乐辉犯愁。学校离家里远,父母在外务工,周一至周五,他在学校独自生活,常常“两三天吃一次肉,一周换一次衣物”。

夏乐辉面临的这些生活问题,不少农村寄宿制学生也同样遇到。

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萎缩,学校规模越办越小,学校管理短板、生源短板、食宿条件短板越来越凸显,许多学校缺少淋浴、洗衣设施,学生吃着隔夜菜、洗不上热水澡,极大制约了农村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如何改善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问题。

罗坊镇蒋国珍小学小荷工程受到各方关注。

近年来,新余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大政方针,以关心关爱农村少年儿童为切入点,在不额外增加财政经费的情况下,从教育费附加中列支一块经费,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推行以膳食改善行动、免费热水淋浴和免费洗衣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小荷工程”建设,让1万多名农村寄宿学生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对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余“小荷工程”入选2020中国基础教育区域典型案例,成为江西省唯一入选的基础教育区域典型案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一改两免”,为农村学生解生活难题,让孩子们吃得好、住得暖

学校洗衣房一角。

早餐过后,新余市仙女湖区第一小学六(6)班的万子轩,抬着衣物箱走进洗衣房,将本寝室同学的换洗衣物放进男生专用洗衣机,倒完洗衣液后,轻触按键,洗衣机嗡嗡启动。

“宿舍二楼是洗衣房,里面有4台洗衣机,对面还有几个洗衣池,内裤、袜子什么的,在池子里洗。”万子轩说,每个寝室都排了值日,轮流为同学洗晒衣服,非常方便。

走进学生寝室,被子折叠齐整,洗漱用品摆放有序。每个寝室卫生间内,新装了淋浴设施,用手一拧,热水喷洒而出。学校每天分四个时段供应热水。

万子轩说,吃得也好了,早上一盒免费牛奶,晚上一份免费荤菜。“生活条件改善了,爸爸妈妈更放心了!”

时针拨回到2019年5月,在新余市教育工作会议前,市委书记蒋斌主持召开了一个调查座谈会。会上,分宜县杨桥镇新安小学校长钟传生反映,中午带餐学生经常吃冷菜冷饭,甚至是隔夜的馊菜,既不卫生又缺乏营养,引起蒋斌的高度重视。

不久,蒋斌来到杨桥中心学校和新安小学实地调研,对学生的膳食、洗澡、洗衣现状深切关注,并指示要切实解决寄宿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小切口”关联“大民生”。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生活条件和寄宿生膳食水平,保障农村学生身心健康,同年9月5日,新余市在新安小学试行给中午带餐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由此揭开了全市推行“小荷工程”建设的序幕。

仙女湖区观巢学校的学生在“小荷之家”享用爱心早餐。

“小荷工程”以膳食改善行动、免费热水淋浴和免费洗衣服务为主要内容,其中膳食改善行动按照每生一天5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早餐免费提供一盒奶,家庭负责一个鸡蛋,晚餐免费提供一份荤菜;为教学点中午带餐学生免费提供午餐,所需经费由市财政承担。按照8至10人一个淋浴头的标准,建设热水淋浴场所,定时向寄宿生免费开放,所需资金由县(市、区)财政负担。学生宿舍楼安装洗衣设备,重点面向寄宿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使用,所需资金由乡镇财政负担。

从2019年秋季以来,全市先后在64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推行“小荷工程”建设,截至2021年底,共拨付市级财政资金2300余万元,改造或新建学生食堂39个、浴室1555个,设置洗衣房49个,受惠寄宿学生5万余人次。

小荷工程试点学校仙女湖一小全景。

仙女湖区第一小学有712名住宿生。学校工会主席伍荣达说,“小荷工程”建设让学校生活硬件设施、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家长到学校来,都会到食堂、宿舍参观,每次都满意而归。”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让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并可持续发展

新余市按照“市级有策、县区有力、乡镇有招、村委有应、学校有为、学生有敬、家庭有责、社会有爱”的“八有”思路,推进“小荷工程”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为了将这件好事办好、办实,全市干部群众、学校社会群策群力、探索创新、扎实推进。

——顶层设计实。新余市委主要负责人指派调研组深入省外考察取经,并身体力行密集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全市各级各类农村学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制定《关于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推行“小荷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因地制宜建。“小荷工程”先后分两批次,每批次选择10个不同类型的学校试点,充分发挥试点学校主观能动性,不搞“一刀切”,从试点中探索模式、总结经验,继而全市铺开。

——齐心协力抓。新余市委成立“小荷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负责人坚持常态化调度,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教育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开展业务培训,将“小荷工程”建设质效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

以“小荷工程”为契机,新余市推进了食堂标准化建设、洗衣房实用化建设、淋浴室安全化建设。各学校实行了校领导和教师陪餐制,每周公布配餐食谱。组建了由家长、学生、教师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对食堂卫生和饮食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等等。

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各级财政提供资金保障、社会各界爱心捐助的同时,新余市出台《“小荷工程”降低成本管理十条操作办法》,指导各学校精细化管理,并实施系列降成本措施。

各校在水、电、菜上做足文章。早上6点,渝水区罗坊镇蒋国珍小学的智能化中央热水控制系统自动启动,随着机器嗡嗡作响,热水进入管道循环。校长温永清介绍,这套系统以太阳能加热为主,不足时,会自动切换空气能、电能加热,水温控制在45℃,每天分三个时段自动运行、关闭,实现了最大程度节能、节水。

为倡导学生节约用水,渝水区对住宿生洗澡热水实行限额补助,每学期限额男生85元、女生75元,由区财政负担,超过限额自己支付。

新余市在实施“小荷工程”的学校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由市国资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每度电成本将减少0.2元。在渝水区良山中学操场的看台上,多晶硅太阳能板连成几排,变成了一块超级蓄电池。校长黄小威算了一笔账:原先学校水电费每年要10万元,建成光伏发电项目,加上细化水电管理,一年可减少水电费3万元至4万元。

小荷菜园的蔬菜长势喜人。

新余市提倡学校自办“小荷菜园”,蔬菜自产自用。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基本建成“小荷菜园”,面积少则几分地,多则三四亩。在蒋国珍小学的菜园里,近两亩时令蔬菜绿意盎然。“都是老师带着学生课余种的,蔬菜根本不需要买。”学校老师说。

以点扩面,提质增效,让“小荷工程”成为德育教育载体

星期一至星期四晚上8点整,杨桥中心学校学生寝室的小喇叭,准时传出睡前故事。“熄了灯,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故事入眠,已成为孩子们的习惯。”杨桥中心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林英霞介绍,“小荷工程”实施后,团市委启动“小荷夜听”计划,引入“新一千零一夜——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睡前故事”公益项目,每天睡前播放故事,陪伴他们入睡,也提升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配合“小荷工程”,各校开展各具特色的德育教育,使其成为有效载体。“文明寝室”“文明之星”“节约标兵”“劳动之星”“友爱之星”等评比表彰活动广泛开展,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用餐、节约粮食、勤洗澡、知感恩、爱祖国和敬法纪的好习惯。杨桥中心学校校长辛勤欣慰地说,生活条件改善了,也有激励表彰机制,孩子们都懂得节约,也爱干净,养成了讲文明的好习惯。

寝室文化建设,在学校蔚然成风。在双林中心学校学生宿舍,每个寝室都取了名字:沁芳园、诗意园、欢乐园、童话园……室内墙上,张贴着各种文明标语、名人名言,透出温馨、和谐、文明的浓厚氛围。校长钟程平说,“小荷工程”的实施,让学校“崇礼尚德”办学理念得到丰富的延展。

结合寄宿学生晚自习的特点,许多学校开辟“小荷之角”,让学生在手工制作、音乐、书画、朗读等活动中,增添学习兴趣、陶冶情操。

渝水区良山一小的学生在小荷之窗排队打饭。

“小荷菜园”的推广,在降低食堂成本的同时,更成为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良好载体。蒋国珍小学的菜园由各班级分片包干,孩子们都在心里较劲:看谁种的蔬菜好。

“小荷工程”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不仅改善了学生饮食住宿条件,而且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让党委政府收获了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新余市委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小荷工程”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视,对农村学生的真情关怀,是新余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的有益实践。

爱在延伸,温暖人心,关爱孩子民生品牌越擦越亮

小市有大担当大情怀。

新余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民生情怀,提出打造全国民生城市知名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生城市的战略目标。

除了在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推行“小荷工程”,新余市还将关爱孩子的举措不断延伸,相继推进了化解大班额工程、“水花行动”“明亮行动”等,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取得了学生开心、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良好效果。

走进新余市逸夫小学校园,只见教室宽敞明亮,课堂秩序井然。学生和家长惊喜地发现,原先的大班额经过“瘦身”,过去拥挤的教室变得敞亮多了。喜人变化的背后,是新余市近年来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工作取得的成效。

2018年以来,新余市投入20多亿元,推进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项目38个,增加中小学学位3万多个,全市中小学校超大班额和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大班额全面消除,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同时,新增公办幼儿园57所,有效破解了“上公办园难、上民办园贵”的问题。

每当夏季来临,令人痛心的青少年溺水事故时有发生,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新余市全面实施“水花行动”,对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展游泳教育,从源头上遏制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教育、体育、财政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将游泳教育升华为生命教育,把游泳知识培训和防溺水知识传授紧密结合,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出一条在全市小学生中开展游泳教学、构建生命教育的新路子。

“水花行动”涉及的经费、场馆、教练队伍怎么解决?新余市对参加培训的学生全部免费,费用全部由政府财政资金支出;同时,采取学校场馆与社会场馆相结合、学校教练与社会(泳协)教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方式,改扩建一批城区游泳场馆,新培训教练员、救生员260人,组织了一支以市游泳协会教练为骨干、学校教练为补充的教练员队伍,做到每50名学生配置4名教练员和2名救生员,充分保障孩子们的游泳安全,有效解决了游泳馆缺乏、教练员不够的问题。

新余市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学后中学”原则,逐步让全市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和防溺水知识,让更多孩子和家庭受益。对农村学校学生培训单独制定细化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农村学校搭建“拼装式”游泳池或就近对接城区游泳场馆,合理安排班级训练,并教育孩子在学会游泳后也要遵守防溺水有关要求,不准私自到山塘水库游泳。自2019年以来,全市每年培训小学四年级学生1万余人。

在新余,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幼儿园专项行动、城区学位扩容、明亮行动、孤儿供养等,在一系列关爱孩子的暖心行动中,新余市民生品牌越擦越亮,民生之基越夯越实。

3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