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木结合,上覆青瓦。
飞檐翘角,木门木窗,别具形态和韵味。
建造吊脚楼的过程被称作造“华堂”。
仔细打磨木块,精算每分每毫。
加入榫头,竖起木扇。
吊脚楼的修建不用一钉一铁,全靠榫卯契合。
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吊脚楼建造技艺繁杂而精巧。
刨木建房,竖屋安梁。
将拼装好的木料立到屋基上。
湘西多高山峡谷,林茂雨多,气候湿润。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一直以来,吊脚楼因美观实用而深受土家人的喜爱。与土家山歌、摆手舞一样,吊脚楼是土家儿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土家人建房,首先选择好屋场,讲究临水而立、依山而筑。因为地处武陵山区,所以有着建造全木房屋的丰富资源。其房屋结构一般以正屋、偏屋、木楼、朝门等部分组成。正屋规模有三柱四棋、三柱五棋或五柱八棋和七柱十二棋之分,多为四排三间,也有六排五间的。正屋中间为堂屋,以祭天和迎宾客之用,两边作人间。堂屋后面有过道房,俗称“抱兜房”。偏屋为磨角,又叫“马屁股”或叫刷子屋,连接于正屋的左右边,作灶房或碓磨坊之用。别有特色的土家族转角楼俗称“走马转角楼”,多子女的人家,女儿住转角楼,故叫“绣花楼”或“姑娘楼”。朝门,也叫八字朝门,多置于庭院外面入口处,以进出方便与正屋相衬而定。朝门两边筑土墙或编竹篱至屋至楼,围成庭院。
建房时,木匠师傅在砍取树料的前一天,带上祭品上山祭山神,砍倒的第一棵树必须倒向东方,求得太阳神赐以吉利。梁木必须选取一蔸两梢的双叉杉树,梁木砍倒着地后,立即燃放鞭炮,而后,用红绸捆其中段,搬运至主人的新屋场。梁木到家后,由木匠制作画梁。
屋架立好后,主人按照当地习俗,择一“黄道吉日”,举行上梁仪式,喜庆华堂,宴请亲友,宣告新屋建立。上梁,是为庆贺吊脚楼落成而举行的盛大欢庆仪式,是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一个环节。上梁仪式由掌墨师傅主持,分为祭梁、开梁口、制梁、包梁,缠梁、赞糍粑、抛糍粑等步骤,整个过程热闹有趣。
新屋建立后,就逐步进行装饰,盖瓦、装板壁、铺楼板、安门窗等。
打屋场、选梁树,架马解料、排扇上梁,砍削凿刨……一栋土家吊脚楼的建设,从选址、备料、造型、上梁等,前后要经历几个月时间。一片瓦,一块砖,一根梁……精致的吊脚楼凝结着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岁月积淀下的土家吊脚楼见证着山河更迭。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现代砖混结构房屋已在当地普及,传统的土家吊脚楼修建已十分罕见,2011年,“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