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土土绒
“4岁小孩挑战12米高专业攀岩墙”“4岁男孩蹦床成功做出前空翻”……据《科技日报》报道,“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少儿体育培训班十分火爆,而一些培训机构推出成人化的儿童运动项目,如少儿蹦床、少儿攀岩、少儿跑酷等,也受到不少家长的欢迎,不惜付出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培训费用。
从小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是惠及长远的好事。但小小年纪就去参加成人化的运动培训,却不免让人又嗅到了一丝“抢跑”的味道。儿童的成长发育自有其规律,不能把他们看成缩小版的成人,更不能简单地套用成人世界的做法,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无论是在智力教育还是体育教育上都一样。
例如,2020年出版的《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就明确提出: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包括行走、跑步、跳跃、投掷和踢等基本动作,而不应以培养某项运动特长为目标,并强调循序渐进、避免过早的专业训练。这就是考虑到学龄前儿童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因而把重点放在了“基本动作技能”上,避免拔苗助长。
那么,为什么家长们这么热衷于体育培训班,甚至让孩子参加成人化的运动培训呢?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体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家长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而“双减”政策的落实,又给运动类的培训腾出了空间。因而,到了假期,不少家长就选择了让孩子参加体育类培训。
但是,目前学校体育考核的项目非常有限,只要认真上好体育课,大部分孩子并不难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一些家长便把目光投向了更高难度的成人运动。而另一方面,部分培训机构趁机渲染教育焦虑、夸大成人化运动的好处。两相作用之下,儿童的成人化体育培训便悄然兴起。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在学科类培训“红火”的时候,不少培训机构同样也是利用甚至制造教育焦虑,鼓动家长“抢跑”,不顾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教育生态日益“内卷”,青少年儿童不堪重负。这也是我国出台“双减”政策的重要背景。
但是,当我们认识到过度的学科类培训有害无益的时候,难道体育类培训又要走上学科类培训的老路吗?查阅新闻不难发现,“幼儿园女娃踩高跟跳拉丁舞扭伤脚踝”“4岁幼儿玩蹦床致肘关节骨折”……类似事件不时出现,说明了儿童运动成人化对儿童身体的伤害。
而另一方面,匆匆兴起的少儿体育培训市场并不规范。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庞大的市场需求让不少资质不足的机构趁虚而入。师资不专业、设备不齐全、场地有隐患……不少“草台班子”浑水摸鱼。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伤害就更容易发生。例如,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门急诊主任曾赛珍坦言:近年来,儿科接诊的运动损伤的患儿增加,其中有儿童在练习蹦床时不幸发生关节严重损伤。
重视运动并没有错,但在选择体育类培训时,家长们千万不能被焦虑情绪所裹挟,盲目参加所谓的“高端”“时尚”运动。相关部门也应及时规范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避免不专业的“草台班子”鱼目混珠。归根结底,运动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选择成人化培训项目,不光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还可能伤害身体健康。孰轻孰重,应该不难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