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聚焦青少年三大生活场所 深圳发布九大危急场景急救课程

2022-02-26 10:08 工人日报   陈文韬  阅读:379 

  聚焦青少年“三大生活场所”,深圳市发布九大危急场景急救课程

  急救培训,给孩子一份生命的礼物

  本报记者 刘友婷 本报实习生 杜妍

  《工人日报》(2022年02月26日 02版)

  阅读提示

  我国市民急救培训主要针对成年人展开,青少年协助救助他人生命或自救急救课程处于缺失状态。深圳市急救中心发布的青少年急救课程,聚焦家庭、学校、道路“三大生活场所”中可能出现的危急场景,帮助青少年学会作出应急处理。

  遇到危急场景怎么办?什么时候拨打120?如何协助或实施胸外按压、海姆立克法、止血按压?日前,广东省深圳市急救中心发布青少年急救课程,聚焦青少年在家庭、学校、道路这“三大生活场所”中,可能遇到的危急场景,以及需要作出的应急处理。

  在深圳市急救中心培训科办公室,负责人王雪梅向记者介绍,该急救课程是针对青少年特点,提炼出适合青少年的急救程序,根据年龄给出不同的施救举措,让他们拥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可以说这是给孩子们一份生命的礼物”。

  “应对突发事件时,大多数青少年表现为不懂、不会、不敢”

  2021年,教育部曾印发通知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并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但“青少年急救培训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体系化不足、专业化欠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大多数青少年表现为不懂、不会、不敢。”深圳市青少年急救课程设计顾问廖喜明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为普及青少年急救知识和技能,深圳市急救中心联合学校教师、心理学者、青少年社团组织者、急救专家、体能发展专家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特点,打造包括失去意识、触电等现场急救内容的课程。

  参与项目的心理学者分析,一般而言,现场施救非常复杂,涉及年龄、体能、心理、社会、急救等各种因素复杂交织。不同年龄段的人,由于其认知发展、力度和控制力、应急冷静程度均有所不同,面对同样场景时,产生的反应不同,因此需要匹配不同的急救方式。

  家庭、学校、道路是青少年“三大生活场所”,急救课程围绕这些场所可能出现的失去意识、异物卡喉、触电、一氧化碳中毒、跌落及碰撞、大出血、中暑、烫伤、溺水等九大危急场景,教导青少年如何作出应急处置。

  在失去意识的应急场景中,常见的如心源性猝死是急救课程的重点内容。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短,一般称为“黄金4分钟”。

  深圳市急救中心在设计青少年急救课程时,除了教青少年学会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还专门加入了一门应激心理疏导课,让父母在青少年参与急救后如何有效疏导、与孩子沟通,调和孩子们参与急救后的心理影响。

  沉浸式学习急救技能

  “为提高青少年急救技术培训的科学性,专家团队按心理及身体发展状况,将青少年划分为不同年龄段。”廖喜明说,此外还通过模拟情景练习,青少年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急救技能。

  记者了解到,青少年急救课程把青少年设定为危急场景的第一目击者,让他们在遭遇可能致残致命的紧急情况时,按不同的急救指引和急救程序来展开力所能及的救助。

  在课堂形式上,课程老师按不同场景播放视频或者图片,帮助青少年建立初步认知,启发学生进行场景关联,同时在场景中进行演示和示范,构建场景感和真实感。

  按照课程设计,青少年分为7~9岁、10~12岁、11~15岁、16~19岁阶段,动作力度控制力分别为低、中低、中高、高,动作力度控制力水平越高,遇到危险情况时更能保持冷静。

  以7~9岁年龄组急救课程为例,王雪梅向记者展示了一种急救场景,“看到有人突然倒地,在倒地后一动不动或倒地后出现抽搐现象,青少年应通过看、听、闻三步骤,先确认自身安全,随后再进行‘声音刺激’呼叫,如果倒地者仍没有任何反应,可以通过手机拨打120或者向大人求救……”

  王雪梅介绍说,年龄小的孩子经常意识不到危险,所以要教他们如何判断异常情况,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向成人求助。在教学方法上,要在具体的场景中,教青少年具体的操作步骤,而非单纯停留在知识层面。此外还要不断进行场景练习,如此当青少年遇到危急场景时,才能作出相应反应。

  “学校+社区”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该课程目前仅接受学校、社区团体申报,重点依托全市12个急救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同时考虑发展校内教师、社工等符合资格者成为课程辅训导师。“学校可以采取送课上门或在学校建立培训点的方式开展课程,社区培训则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社区学生参与,从而达到全覆盖目标。”王雪梅说。

  在课程评估机制方面,青少年必须完成4门必修课程与不少于2门辅修课程,导师签名确认通过后,才能获得课程学习勋章,并提出“急救小先锋”认证申请。为保障培训效果,深圳市急救中心统筹安排带有反馈装置的的智能培训模拟人,通过考核软件系统观察每位学生急救按压的深度、回弹、频率等,让急救技能学习成效更加直观和量化。

  “虽然我们在急救技能上尽量让青少年做到精准应用,但同时强调要在青少年力所能及范围内,不能要求他们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施救行为。”王雪梅说。

  谈及课程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王雪梅直言,一方面,有的学校教学任务重,能否把急救培训纳入日常教学中,仍需要沟通。另一方面,培训开展必须用到的模拟人、呼吸膜等耗材费用,以及培训导师费用也是课程落地的一大痛点,但是会尽可能让更多青少年收到这份“生命的礼物”。 【编辑:陈文韬】

4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