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柳州2月14日电 题:数码摄影时代 广西“胶片迷”的别样坚持
作者 刘俊聪
“这张是1997年拍摄的广西柳州市照片,这张是我妹妹小时候举办同学聚会的照片……”今年47岁的陈柳平在工作室里,眼睛紧贴着黄铜制成的观片器,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自己所拍摄的胶片。
这些穿越历史时空的老旧胶片已有些许褪色。但陈柳平仍然还在坚持使用胶片摄影,小小胶片对于他而言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作为曾经影像记录的载体,胶片曾是一代中国家庭共同的记忆,柯达、富士、乐凯等胶片品牌在中国民众心中留下深刻烙印。进入21世纪,随着数码相机的快速普及,胶片正在逐步走向消亡。“现在数码摄影时代到来,无论从易用性还是快捷性来看,胶片摄影都难以抵挡这股浪潮。但胶片仍然有它存在的意义,比如胶片保存时间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同时也便于收纳整理,这是数码相机难以做到的。”陈柳平说道。
图为陈柳平使用胶片拍摄的柳钢工人。 陈柳平 摄陈柳平对胶片的坚持深受父亲的影响。1975年,陈柳平出生于一个职工家庭,家中共有三兄妹。从一岁起,陈柳平的父亲便每年坚持带着兄妹三人到照相馆拍摄一张胶片照片,一直持续到兄妹三人各自成年,这个做法令陈柳平感触颇深。“现在翻看每一年、每一张的照片,都让我有种非常惊喜和奇妙的感觉,父亲以这样的方式记录我们的成长,并保存到现在。这让我对胶片摄影充满好感,一张小小的胶片,不仅是瞬间的记录,更能成为后辈们的宝贵回忆。”陈柳平说道。
陈柳平喜欢拿着胶片相机拍拍街景、家庭和生活,工作场景是他最喜欢用胶片相机记录的地方。作为一名在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工作28年的一线工人,陈柳平期望用胶片相机记录下钢铁工人们积极向上的工作面貌。“之前我也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同事们工作的场景,拍了大概7万张。但是数码相机外观太过专业显眼,同事们总是以为我在‘检查工作’,所以就很抵触。相反,胶卷相机外观小巧便携,大家接受程度就好很多。”陈柳平笑道。
图为陈柳平使用胶片拍摄的柳钢工人。 陈柳平 摄依托着对胶片摄影的深深热爱,如今的陈柳平建设了自己的胶片摄影工作室。不仅自己完成胶片拍摄,更是学习钻研一整套的胶片冲洗、放大的技艺。在摆满冲洗药品、仅能容纳一人的狭小暗房中,陈柳平往往要忙碌2至6小时,有时甚至忘记吃饭,但陈柳平仍然乐此不疲。
“胶片摄影会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同一种胶片往往会因冲洗手法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效果,而数码相机的高度智能恰恰弱化人的主观参与性。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下,胶片摄影的许多特性还是能给人踏实、不浮躁的感觉。”陈柳平说道。
图为陈柳平在暗房间内操作放大机。 刘俊聪 摄现在,陈柳平结识众多本地的胶片摄影爱好者,大家时常会聚集在陈柳平小小的工作室内,一起翻看胶片摄影作品,交流各自的胶片拍摄心得,陈柳平每次都会非常高兴。“可能因为色彩比较复古,现在胶片摄影又慢慢‘火’起来了。”陈柳平说道。
近年来,“胶片摄影”重新受到中国年轻人关注,逐渐成为互联网上的热搜词。曾一度被贴上“小众”标签的胶片摄影,正在以前人不曾想象的方式进入现代大众的审美视野。(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