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漆之交 ”背后的廉政故事
作者:余纪轩 雷鹏
朗诵:浩然
穿过洞村乡霞贡村鸡足山的一片竹林,在半山的矮坡上,一座经过风雨洗礼的墓碑,残垣斑驳屹立千年之久。墓碑上镌刻的是东汉名士陈重和雷义。谁能想到,眼前的这座几被荒草湮没的坟,正是1800多年前“胶漆之交”成语典故的出处。
如胶似漆,今天常用来比喻琴瑟恩爱的男女之情,可在古代,却是用来形容情同手足的兄弟之谊的。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
中国自古以来有“八拜之交”的说法,其中的一拜之交就是描述陈重和雷义的“胶漆之交”。人们把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称为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亦称“陈雷之交”。
(资料图)
相传东汉年间,分宜洞村人陈重自幼与南昌人雷义为友,两人同师学习《鲁诗》《颜氏春秋》,都是饱学之士。当地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这本是天大的好事,可陈重非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向太守申请了十几次,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义也当上了孝廉才罢休。
后来陈重与雷义都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替同时做官的一个人受罪,被罢官免职。陈重见雷义离去,自己也紧跟着以有病为由辞官回了家。回家后,刺史举雷义为茂才,雷义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时人以“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誉之,赞其深情厚谊似胶与漆那样黏结在一起,难舍难分。
“胶漆之交”,故事虽简短,《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述文字也不多,只有520字,却让人称赞流传至今。翻开历史记载,陈雷胶漆,肝胆相照,在他们深情厚谊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道义相交的信念之基。陈雷二人,品行高洁,为官为民,政声载道,他们的故事仍然被传颂。
据记载,雷义在任郡府功曹时,曾经救助过一个误判死罪的人,使他冤情得昭,得以回家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雷义却坚决不接受。这个人没办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偷偷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顶棚里。
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如今我们再看这则故事,禁不住要为雷义的清廉、自律而折服点赞。
陈重在任职时,有一次一个同事请假回老家奔丧,忙中穿错了别人的衣服,失主却说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申辩,就去买了一件新衣服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陈重能在别人误解的时候,一身不吭的将其承担下来。这件事虽小,足以见得其修养与品德之高。
体会陈重和雷义的故事,折射出的是为人、为官的责任、自觉、境界和修。“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人生需要交友,作为党员干部更要谨慎交友, 陈雷之间相处之道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交上一个好朋友,就等于多了一面镜子,多了一个参谋;交上一个坏朋友,就等于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从政为官者,要时刻谨记“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只有以道德为基石的友谊才愈久弥新、愈久弥坚。
点击右下↓保存,识别二维码,即可下载“画屏分宜”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