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没有旅客的高铁站
中新网南阳2月2日电 题:没有旅客的高铁站
作者:刘鹏 曹雨萌
在郑渝高铁河南省平顶山西站和南阳方城站之间,有一个仅有4名职工的高铁站,虽是高铁站,这里却没有售票厅、候车室,更没有进出的旅客,只有几幢白墙灰瓦的房舍。
“60后”“70后”“80后”“90后”,四个年代的四个人因工作聚集在了这个小站,不同的生活习惯,同样的工作目标,确保高铁运行安全畅通。“一站、两人、三餐、四季”,是这个高铁站的日常写照,这里就是郑渝高铁郑襄段上唯一一个越行站——拐河北站。
图为站长郭占全(左)与值班员李彬在车站值守。 曹雨萌 摄不办理客运业务的高铁站
拐河北站隶属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阳车务段管辖,地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拐河镇聚合庄村。作为一个越行站,这里不办客运业务,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业务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记者近日探访拐河北站时注意到,车站4名职工分两班轮流上岗,每班保证2名职工在站工作,其中一名值班员要24小时在行车室应急值守,盯控列车安全运行,另一名管理人员则专门负责处理站内及站区各类现场情况,并兼顾准备一日三餐。
由于车站地处偏远山区,不通客车,职工上下班只能包车代步,且一待就是三天。副站长张士贞告诉记者,平时车站生活用的粮食蔬菜等物资,是由准备来接班的职工负责购买并带到车站,而为了便于携带和储藏,只能买一些便于存放的食物,因此伙食相对比较单一。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值守人员在车站里的生活异常单调,除了房舍外的大山、铁轨和每天呼啸而过的列车声,他们长年累月要与寂寞为伴。从高铁到站开始,值班员要一直待在信号楼,三天工作、吃饭、睡觉都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有时候一天都说不几句话。
一列高速动车穿过拐河北站。(资料图) 王浩 摄职工们的第二个家
车站虽然一共只有四名工作人员,但特别巧的是,“60后”“70后”“80后”“90后”各有一名。
“90后”的李彬和“80后”的任浩亮是车站值班员,他们每天的职责是在行车室盯着电脑屏幕,认真核对高铁列车开行阶段计划和进路序列,看着每趟列车顺利从车站通过。一旦遇到设备故障、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采取控制模式转换,向列车调度员核对调度命令,妥善做好应急处置。
2019年郑渝高铁郑襄段高铁开通时,学历高、业务强的李彬成了拐河北站的“开站元老”;任浩亮家中年幼的孩子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2021年7月下旬,因河南特大暴雨及疫情影响,任浩亮连续30天坚守在岗,其间孩子生病也没能赶上回去照顾。每当工作之余,他都会抽点时间跟儿子视频聊天,“家人们平安幸福也是我的动力源泉。”任浩亮说。
“70后”副站长张士贞爱干净是出了名的。天刚蒙蒙亮,他已经把宿舍楼前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虽然拐河北站开站时间不长,但我们早已把车站当成了第二个家。”张士贞说。
今年除夕,“60后”站长郭占全在站值班,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春运,郭占全的妻子特意赶到车站陪他一起过年。“只要家人能在一起,在哪儿过年都一样!”郭占全爱人说。
数十年来,虽目睹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又有幸经历了郑渝高铁的开通,但对郭占全来说却有一个“小小的遗憾”,他虽然身在高铁站,却从没坐过高铁列车。“就要退休了,退休后我一定会带着家属坐一次高铁,体验一次‘中国速度’。”郭占全笑着说。
图为拐河北站 王浩 摄车站虽小,但作用大
由于不办理客运业务,拐河北站很少能进入大众视野,作为一个四等越行站,该站主要为方城至拐河区间4个隧道群保驾护航。目前,最高日均通过70余趟高铁列车。
“2021年7月下旬河南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天气,铁路运输组织受到严重影响,车站当时转为非常站控模式,全站4名职工连续奋战48个小时,核对运行计划、执行调度命令,确保了非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安全。别看站小,关键时刻有大作用。”郭占全告诉记者。
新春的夜晚,车站附近的山村早已万籁俱静,车站里的职工们还在默默地忙碌着,虽很少有人能体会到那份孤独与寂寞,但这些铁路人依然无怨无悔,夜以继日地值守坚守,确保每一趟“擦身而过”的高铁列车安全运行。(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