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治水人”在“双奥之城·看典”直播间与网民互动
北京五年评选92条段优美河湖
昨天是农历大年初二,也是世界湿地日。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北京诞生了诸多百姓身边的小微湿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湿地景观不仅承担着城市绿肺的功能,也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昨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双奥之城·看典”的互动直播间,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主任刘雪梅、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科普宣教科科长李昀倩、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员张可心、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记者叶晓彦、亮马河河长李霄等嘉宾,围绕“乘风破浪的‘治水人’”主题,以“世界湿地日”为切入口,与网民畅聊绿色北京生态治理过程中的成果和变化。
野鸭湖发现鸟类362种
作为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野鸭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处于官厅水库中上游,是国际鸟类迁移路线"东亚-澳大利亚路线"的中转驿站,也是唯一的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广袤的湿地面积与品类繁多的动植物种类,构成了绝佳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这背后是保护区众多工作人员数十年辛勤耕耘的成果。
“野鸭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湿地保护、物种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中发生的故事”是昨天的第一个话题。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主任刘雪梅表示,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自1997年开始进行退耕、退牧、退渔,建立起了北京第一个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0年,升级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6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在保护区的试验区建设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2012年,经过六年的湿地保护、恢复与建设,建成北京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提交国家重要湿地申报材料,并准备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科普宣教科科长李昀倩介绍,野鸭湖湿地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47个群系,湿地高等植物有472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盘龙参(兰科)、北京市保护植物花蔺和华北地区唯一的水生食虫植物狸藻。说到野鸭湖的动物,根据去年12月3日延庆区发布的《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共收录延庆地区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30目95科450种,包含390种鸟类,38种兽类,22种两栖爬行类,其中,在野鸭湖发现的鸟类就有362种,约占北京地区现有观测鸟类记录的70%,野鸭湖目前已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优美河湖选出92条段
野鸭湖在湿地保护、物种保护方面的故事,其实只是近些年北京水生态环境显著提升的一个缩影。河流湖泊是一个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只有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城市才能坚定地走上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北京,共有425条河流,其中有很多河流流经市民身边。从2017年开始,北京就启动了优美河湖评定,五年来,营造出了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什么样的河湖才能称为优美河湖,评定的标准是怎样的?2021年优美河湖评定工作评委之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记者叶晓彦借着当天的第二个话题“一年一度北京美丽河湖的诞生”,给出了答案。
作为负责水口新闻报道超过10年的记者,叶晓彦可以说是北京水环境改善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她介绍,五年来,北京共有92条段的河湖当选了优美河湖称号,评定的标准是“水清、岸绿、安全、宜人”。优美河湖评定工作过程从一开始的专业化逐步向大众化进行转化,一开始是专业人员水质监测、专家考核,到现在的群众参与、公众投票、面向社会,更多群众能够参与到优美河湖评定工作中来,对推动河湖治理保护和拓宽公众参与河湖保护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共治、共管、共享,才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首都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
对于北京水环境治理的变化,叶晓彦感触颇深:“10年前,北京城市里的很多河流还会被冠以‘牛奶河’的别称,因为没有截污措施,导致生活污水直排,让河道里本就不富裕的河水混入了大量污水,导致原本应该清澈的河水成了‘牛奶河’。以萧太后河为例,经过多年治理,今天的萧太后河已大有改观,不仅河水还清、两岸环境改善,在2017年时还迎来了白鹭,白鹭对水质和周边环境要求是非常高的,它们的到来说明这条曾经的臭水河已经变好了。2019年,萧太后河马家湾段上榜,入选了当年的优美河湖。”
亮马河河长巡河53次
在北京,美丽河湖正越来越多,而在其背后,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责任人,这便是“河长”。昨日的直播间还特意邀请了亮马河河长及朝阳公园湖湖长李霄,为市民讲述河长故事。
2020年11月至今,李霄一直担任亮马河河长及朝阳公园湖湖长。亮马河麦子店段全长2.6公里,朝阳公园湖68.2公顷,担任河湖长期间,他共巡河湖53次,巡河里程76.943公里。作为河长,李霄需要按照河长制的工作要求进行巡河,主要是巡查河道及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调度处理反馈上级发现的问题,督促社区河长按要求进行巡查,处理河道周围的环境问题,协调指挥做好亮马河的亮化、绿化、美化工作,让百姓有一处可休闲的优美滨水风景。
“治河难点还是排污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污染源的溯源比较难。虽然经过雨污分流治理,但仍然有一些小范围小体量的污水,通过雨水管线或废弃管线向河道排污,这些溯源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及时从根源上制止或进行相应改造。”李霄讲了个故事,“去年11月,河道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异常,街道马上协调公安、水务、综合执法队、环保、排水集团等多部门进行会商调查,并沿亮马河进行逐段排查、做水质检测。通过走访群众,得到重要线索,有人见过有大车在夜间向雨水篦子排放污水。街道立即协调公安调看监控,发现一辆抽污车经常在该地排污,由此确认污染源为偷排偷倒污水。经过连续几日的夜间蹲守,终于将偷排偷倒的人车现场抓获,并依法进行了处理。”
经过相关部门的悉心维护,亮马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市民都被吸引过来了,消费也涨起来了。麦子店街道依托亮马河通航契机,全力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夜间经济”消费场景,如今亮马河风情水岸项目已获批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并成为网红打卡地。
文并摄/本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