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叔华,是一名退役人员,如今是双林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现在回忆起来,我总觉得自己这辈子注定了要与“军”结缘。
1992年底,我报名参军了。经过体检及其他遴选后,我收到了入伍通知书。当我带着母亲的嘱咐和无限憧憬在江边村小火车站等候火车时,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大家都穿着没有领章和帽徽的绿军装,都和我一样第一次离开家,离开亲人,一张张稍嫌稚嫩的脸上挂着与我一样的复杂表情。在这里,我们都来自一个地方,此时尚有乡音可飨,如果能够分在一个部队,那该多好啊!业余时间我们可以叙叙乡情,听听乡音,如果分开呢?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一悬。
接下来,也没有多余的闲暇可以想问题了。接兵人员让我们站好队,为了缓解我们的紧张心理,教我们唱歌。不久,火车冒着黑色的烟串徐徐进了站。当车门关上的那一刻,家乡和亲人也被这铁门关在了外面。车厢是那种闷罐车,里面乌黑看不见,没有水也没有厕所,只有一条缝隙与外面联系着,有人问,这火车开往哪里?沉默,除了“咣咣”声,再没有人说话,黑暗中我似乎看得见大家面面相觑的紧张模样。我们这些人都是农村娃,刚出校门就要进营门,带着一股躁动的青春理想,可此时,远离家乡和亲人的离别之忧将暗藏许久的理想掩盖了。
在“咣咣”声中大约走了半天,火车停了,闷罐车门打开后,接兵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南昌火车站,我们要在这儿换乘。站台上浩浩荡荡都是穿着与我们一样军装的年轻人,大家席地而坐地等待。看着这些同龄人,离别家乡和亲人的忧伤被冲淡了一些,我感受到了准军营的气氛。经过两天一夜乘坐,绿皮火车把我们这群疲惫不堪的新兵带到了湖北省广水市。
我分到的是英雄辈出部队,黄继光、邱少云都出自这部队。在这里,每个战友脸上都带着一份历史的荣光。在一个大操场站成几排,听候点名。此时我们一起从江边村乘车来的这些人被其他的带兵人员接走,之间熟悉的或认识较深的都流下了分离的眼泪。此时“老乡”之情在彼此间深埋。而我被分配到伞训救生队,成为一名救生员。
说到救生员训练那就叫一个苦。除了要常规训练外,我们还多了一项跳伞训练。先是三个月的地面跳伞模拟训练,每个人背着25公斤重的伞包,每天重复着上跳下落的动作,鞋子磨烂了几双,小腿肿痛,特别是晚上,双脚僵硬,浑身散架,但大家咬着牙,没有一个人叫苦,更没有人逃脱,大家都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救生员。三个月后,我们正式进入跳伞训练。初次跳伞的惊险,是外人所不敢想象的。那是一项既挑战身体又挑战心理极限的科目。跳伞员要经历起跳——空中飞行——着陆的过程。这三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不知有多难。记得我们首次跳伞正值酷暑天,烈日如焰,机场地面温度接近50度,情绪紧张加高温天气,对我们新兵来说个是巨大的考验。飞机上升高度在800至1100米之间,当我们跳离飞机后,要经过大约一百秒时间才能落到地面。伞降速度比想象中的快很多,每秒下降5米以上。跳出机舱的前三秒是生与死的对话。稍有不测,就关系到性命。比如主伞打不开,此时要自行打开备用伞,只有三秒反应期,三秒一过,就是生与死的抉择,因此,跳伞者的综合素质是要求比较高的。有的人第一次跳伞,在空中吓得尿了裤子,还有的抖索着怎么都不敢跳出机舱门,只能坐飞机回到地面。对这样的新兵,领导一般不再允许他们上飞机训练了。有了第一次,后面的训练就从容多了。从空中安全地降落到地面的短暂过程中,我会从高空瞰览壮美的地面和辽阔的天空,感叹生命的美妙与美丽大自然的融洽,享受腾空下坠的奇妙过程。此时我会想到,假如我身上没有上面这个巨大的降落伞,假如降落伞出现了问题,我还能心旷神怡地徐徐下降并欣赏大自然神奇与美妙的风景吗?
白天训练累了,晚上头挨着枕头就睡着了,这样的日子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军营的生活,既有集体的统一行动,也有个人单独的惊险体验。有一天夜里,我睡得正香,迷迷糊糊中被人叫醒,说轮到我值勤了。我起身穿戴好行装,一个人在军营的门口站岗。那天夜里,外面是斜风细雨,整个军营夜晚静悄悄的,只有我一个人手握钢枪站在岗亭上,远处传来“吵吵”的声音,我的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我想到了各种恐怖的事情,内心恐惧极了。但作为哨兵,我必须保证军营的安全,只得壮着胆子,握紧了手中的枪,紧盯着远处摇动的影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到了声音响动处一看,原来是一个空塑料袋被风吹动产生的摩擦声,直到这时,我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经过半年的空中和地面训练,我也慢慢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身体方面比以前强壮了许多,心理方面也渐渐成熟,这是军营给予我的财富,是金钱买不到的身体和品格融合的资本,是我这一生享受不尽的无价之宝。
完成所有的科目后,按要求我们再次分配。此前能够一起的“老乡”,此刻要分手了,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心里难免有些难以割舍。但作为军人,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分配。我与三名不同省份的战友被分配到了地处西北贫穷县城的某飞机场。我的工作主要为飞行员服务。每月我们会把飞行员没使用过的伞拿出来晾晒,将晒好的伞衣一片片叠整齐。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虽然伞具不算先进装备,但直接关乎飞行员的生命。每一根绳子都要穿得舒挺、每一面都得保证平整如新,最后才是码齐,整个工序不能有丝毫大意,我们整理好的伞具,得经过三个检查员的检查,直到安全无误后才算合格。整理伞具的过程,不但锻炼一个人的意志,而且能够培养一丝不苟、坚忍不拔、以微见著、胸怀远大的精神,我们称之为“伞兵精神”。到此时我才明白,当初让我们训练跳伞,目的是让我们亲身体会降落伞安全直接关乎跳伞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培养一名飞行员的耗费很大财力物力。我们空勤部队流行一句话,叫做“飞行员的体重是多少,国家就得花费多少黄金”,说明了国家培养一名飞行员成本之大,与飞行员相比,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我们每个地勤人员必须非常敬重自己的工作,因为飞行员一旦需要使用伞具逃生,我们的工作就直接涉及飞行员的生命安全,这是另一种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人荣职。这种荣职离不开一丝不苟、坚忍不拔、胸怀远大的 “伞兵精神”。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入伍后训练也在南方,突然一下子进入西北,对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西北环境恶劣,到处是荒漠,气候寒冷,空气干燥,风吹石头跑,早晚温差大。与我们南方的温暖潮湿相比,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紧张的工作,错乱的气候,使我寝食难适,渐渐地人瘦了许多,一年多时间后,生了胃病,在部队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总算把身体调回了“原状”。
在西北的几年时间里,经常遇到外国军机骚扰我国空域的警情,有了第一次,后来的神经就紧张了起来,常常是刚吃完晚饭准备休息,脑子里立即想到会不会突然响起警报声,搅得人无法按时休息。记得有一次春节,我们正吃着年夜饭,突然一个防空警报,全体官兵立即丢下饭碗,边往机场飞奔,边嚼着嘴里来不及吃下去的饭菜。到了机场,我们立即投入工作,仔细为飞行员穿戴好伞具,想不到这次我军一架飞机升空不久就出现意外,飞行员只能跳伞,因为伞具的顺利打开,成功保住了飞行员的生命,为此我们还受到了部队领导和飞行员的表扬。作为地勤人员,我们清楚地知道,伞具之于飞行员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不希望这样的事故常发生,如果因为忘记“伞兵精神”而出现事故,一次就会给国家造无法计算的损失。
随着国家的强盛,来犯之敌也越来赿少。后来,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了空域方向。我们部队由西北边陲调防到了福建省闽南地区,继续担任防空任务。到闽南后,上级也把我的工作作了调整,由“前台”转移到了“幕后”——负责部队密级文件的收发、登记、保管和领导之间的传阅。这项工作看似轻松,但敏感度十分高,稍微不小心就会被人利用,意志薄弱的人可能会危及国家安全。有一次,我到市邮政机要局取机密文件,在回部队的路上,一个操着闽南口音的中年人跑过来说他捡到一个钱包,里面的钱不少,并说既然你也看到了,那就分一半给你。我一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虽然缺钱,但我手里有我军的机密文件,如果因为一点私利而导致国家遭受巨大损失,我还配做一名中国军人吗?想到这里,我立即站稳,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双手紧紧抱住公文包,厉声警告他离我远点,第一次、第二次警告,那人还想张口说什么,但被我严厉的第三次警告打断,那人见我实在无缝可乘,只好悻悻地走开了。半年多时间过后,我几乎把这事忘了,忽然又一天我们部队接到当地公安部门的通报,说抓住了一名间谍。我一看通报上的间谍照片,心里倒吸一口凉气,那不正是那天要给我分钱的中年人吗?我庆幸自己一向把军人的职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否则,稍有贪心,拿了这种不义之财,给国家造成的国防损失那可是不可估量的。这件事情以后,我再次想到了我身上一丝不苟、坚忍不拔、以微见著、胸怀远大的 “伞兵精神”。此后,我把自己的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不但警惕性提高了,而且处处精益求精,争取做到最好。
转移的是阵地,不变的是初心。
2005年,我带着身上的“伞兵精神”退伍了。回到家乡后,我被安置到分宜“夏布之乡”的双林镇工作。地方基层的工作与部队的工作完全不同,但我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无法改变。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回到农村工作,我又一股熟悉的感觉。农村基层工作什么都要管。大到征地拆迁,小到邻里纠纷,村民的生儿育女、油盐酱醋茶都不是什么大事,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初到乡镇,遇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没做过这项工作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这项工作的艰难,如果亲和力不够,就会挨群众的骂甚至抵触,给工作开展带来阻力。我们这里的村民没有早耕的习惯,加上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去了,留村的大多是些年纪较大的人,家里没有青壮劳力,大多数田地抛荒了。为此我们与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地上门做工作,但人家的理由很充足,没劳力,田地是他们自己的,人家还嫌我们管得宽了。无奈之下,我们与村干部一起把荒田承包了下来,自己耕种。但由于一边工作一边种地,地理的庄稼没时间伺候,收成就不如农民们好,但既没赔钱也没赚钱,赔得是自己的劳动,提升的是我们镇里的生产总值,这是我身上一丝不苟、坚忍不拔、以微见著、胸怀远大的 “伞兵精神”的又一次实践。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作为基层工作的我,有幸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之中。我被上级委派到麻田村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为了打好这场硬仗,我继续发扬了在部队不服输的劲头,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开展工作初期,群众不了解什么是建档立卡,什么是精准扶贫工作,因而对这项工作不配合,有抵触情绪,我不厌其烦地走村入户,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一遍又一遍与群众交流,重要事情认真做笔记,晚上还得思考对策。从初识到熟悉,从不支持到支持,经过我的努力,村民们遇到我终于有了笑脸,我帮扶过的人家,不仅叫得出我的名字,有些还把我当亲人,家里遇上困难了,有难以抉择的事了,他们都会来找我拿主意,想办法。每每想到自己能够得到村民的高度认可,再苦再累也值得。经过几年奋斗,我帮扶的对象终于如期脱贫。
我在双林工作的十多年里,调换了七八个岗位,因为身上有了部队带来的一丝不苟、坚忍不拔、以微见著、胸怀远大的 “伞兵精神”,工作起来就有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因为“伞兵精神”,我从没有因为岗位不同而致工作懈怠;因为“伞兵精神”,我的工作没有出现过大的差错;因为“伞兵精神”,我处处注意不给领导添堵添乱。
今年初,领导认为我有当兵经历,把我安排到刚成立不久的一个新部门——退役军人服务站,这是一个主要为退役军人和军属服务的岗位。此时,回想当年的军营生活,我想到了一丝不苟、坚忍不拔、以微见著、胸怀远大的 “伞兵精神”,想到了我保护机密文件的过程,想到了因为我们的“伞兵精神”而安全归来的飞行员,更想到了自己耕种抛荒土地、扶贫攻坚的经历。如今的工作,是一种“伞兵精神”的回归,从军队走来,再与“军”结伴,与老兵结亲,对我来说感到无上荣光。